造型各異的陽朔山水激發(fā)了往來游客的想象力,也因此誕生了許多趣味盎然的名字,如老人牽馬、白鶴迎賓、拇指峰、秀才看榜、雄獅守江、小雞爬山、八仙過江、雪獅嶺、雙馬過江……漓江兩岸的山不僅奇,而且有層次感,感覺山后有山,層層疊疊,在煙雨籠罩中頗有中國水墨畫的寫意。
后來我在陽朔鄉(xiāng)間也看到過美感不亞于漓江兩岸的山峰,但是因為沒了漓江的襯托,總感覺少了幾分靈氣。同樣,若是沒了這兩岸的山,漓江水再清澈,也不過是又一條母親河,在經(jīng)濟發(fā)展大潮中未必能躲過被污染的厄運。山因水而靈動,水因山而幸存,這是陽朔山水的神奇,也是陽朔人的幸運。
漓江兩岸的鳳尾竹有如羽扇,往往數(shù)叢“抱”成一團,又似屏風護住這清澈見底的江水。中間不免有旁逸斜出的竹子,甚或干枯倒下的。會不會有人來此拾掇、砍伐?小黃解釋說,江邊原先沒有這么多竹子,是20 世紀60 年代初周恩來總理來陽朔考察時,看到河堤坍塌、風景單一而提議種植的。“一開始是政府鼓勵,后來村民都自發(fā)種竹子。現(xiàn)在這些竹子不能砍,砍了是要坐牢的!”
漓江下游的水面明顯寬了不少,干涸的河床比較少,標注航線的標志也要少許多。在一些深潭處,我們看到幾個漁民架著竹筏,正在拉網(wǎng)捕魚,據(jù)說水深的地方有十幾米,F(xiàn)在天色尚早,還不是鸕鶿出手的時候。
在一些靠近古村或古鎮(zhèn)的地方,我們還能看到一些老碼頭,墻上鐫刻的碼頭名字有些斑駁,若不是小黃提醒,幾乎便要錯過。這些也是自小生長在陽朔的人最為留戀的地方。
撰文/陳賜貴 攝影/陸造文、美景(黃富旺)、陳朔勇等 鳴謝/陽朔縣旅游局
相關閱讀: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