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人以面食為主要食糧,但像山西人吃面吃得那講究,花樣百出,就令人不得不佩服。行走山西,每頓飯都可以吃上三五七種面食,吃法也層出不窮。
在山西人眼中,面食不僅僅是面條、饅頭、花卷,山西人能把小麥、高粱、蕎麥、燕麥、玉米、小米、土豆等食材磨成面,用、拉、撥、削、壓、擦、揪、抿等方法,做成數(shù)百種形狀各異的面食。
有趣的是,山西面食名堂多多,有些名字看了卻叫人摸不頭腦,像紅面糊糊、雜面拖葉兒、面栲栳栳……若逐一考究出處,那背后就是一本山西掌故、方言及風(fēng)俗大全。
刀削面是山西面食中最為人熟悉的。顧名思義,刀削面是用刀削出來的,用的是一片手巴掌大的彎刀,廚師左手托起面團,右手持刀,作飛快地削出面來,面兒形如柳葉,又薄又長,一條一條從刀鋒口跳進湯鍋里。熟練的廚師一分鐘可削一百多條,簡直神乎奇技,所以有人說吃刀削面不如看刀削面。
面栲栳栳是在山西另一最常吃到的面食。面,出自麥,與燕麥極相似,產(chǎn)于山西高寒地區(qū),是一種成熟期短,耐寒耐鹽堿的農(nóng)作物。制作面栲栳栳,先用手掌在光滑的板面上推一個,食指卷一個,做成如“貓耳朵”似的筒狀形,長寸許、薄如葉、色淡黃。做好后,逐個站立并排在蒸籠內(nèi),酷似蜂窩。蒸熟時香味撲鼻,吃時再配以羊肉或蘑菇湯調(diào)和,食之香醇異常,回味無窮。
山西位于太行山之西,黃河以東。山西之名,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自古被稱為"表里山河"。春秋時期,大部分地區(qū)為晉國所有,所以簡稱"晉";戰(zhàn)國初期,韓、趙、魏三家分晉,因而又稱"三晉&q..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