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停車場到山門有一公里的徒步路,經過一座六十米高的隋塔,轉過“寒拾亭”,只見“隋代古剎”一照壁,過豐干橋再向東數(shù)步,才看到很低調的山門,懸“國清講寺”匾額。山門朝東,有人說是因寺南開闊地不足,也有人言為“紫氣東來”的風水。寺名加個“講”字,是指注重研修講說佛理的天臺、華嚴等佛教宗派;因國清寺是天臺宗寺院,所以被稱為講寺。
進山門轉直彎,甬道兩旁濃蔭蔽日、修竹夾道,平添了深幽神秘的氣氛。首先是彌勒殿,中間是笑口常開的彌勒,身后是護法神韋陀,典型的宋代之后的標準佛寺配置;但兩旁分立的確是兩位金剛力士,卻是隋唐時期的結構特點。
“四大天王”被安置在后面的“雨花殿”,頗有些佛寺從隋唐到宋代過度的味道。
再其后是“大雄寶殿”,前供佛祖后立觀音,十八羅漢分立兩旁,也是典型的宋后風格,拜廷上有四株數(shù)百年的古柏,更顯大殿古樸莊嚴。
國清寺占地面積很大,總面積七萬多平方米,有八千多間房屋,寺廟依山就勢逐級遞高,既有佛教建筑嚴整對稱的特點,又給人以靈活自如之感。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