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街97-101號——乾益升糧棧
清末,太平街曾是長沙米市的極盛之地。而在太平街中段,乾益升糧棧則是當(dāng)時眾多糧棧中最著名的一家。
乾益升糧棧今為居民住宅。在入口處抬頭便看到兩堵高約8米的風(fēng)火墻,灰泥斑紋。隱約可見的幾抹紅色油漆殘跡,透出舊年的輝煌,仿佛聽到來自遠(yuǎn)古年代的沉重嘆息。
金線街
金線街,原名金線巷,得名于呂洞賓點石成金的傳說。據(jù)康熙《善化縣志》載:“巷內(nèi)人家得洞賓像,懸之壁。其子幼,每館回則揖之。一日途遇道士,宛然畫像,遂奔其衣曰:爾吾家洞賓仙也。道士敲石與之,歸獻其父,隨至石處合之,仍為石,唯中留一線,金色燦然,故呼為金線巷”。1938年“文夕”大火后,街道拓寬改稱金線街。金線街不同于“竹徑通幽處”的老街,與之平行相距二、三十米的解放西路號稱“長沙酒吧街”。夜晚解放西路霓虹閃爍,越夜越激情。而金線街僅憑街南邊一排白墻青瓦的矮平房就擋住了那喧囂的燈紅酒綠。
千年古跡——賈誼故居
西漢杰出政治家、文學(xué)家賈誼的故居也位于太平街太傅里。賈誼故宅為西漢賈誼之宅,賈誼故居則被稱為湖湘文化的源頭,至今已有多年的歷史了,是長沙最古老的古跡賈誼是當(dāng)時的長沙王太傅,當(dāng)時只有27歲。當(dāng)時,整個湖南均是長沙國的范圍,賈誼是中央政府派到長沙國的最高行政長官。賈誼故居從明朝成化元年以來就是祠宅合一的格局。現(xiàn)在的祠匾是趙樸初先生最后的墨跡,祠兩邊均是清朝時湖南巡撫所寫。湖湘人民在多年歷史中,對賈誼故居維修和重建了100余次。賈誼故居現(xiàn)在仍保存著清末民初的建筑特色,青磚墻拖刀縫、刷白灰水墻、民居石門、小青瓦兩坡屋面和白色馬頭墻。
斑駁的墻壁透露出太平街的滄桑,傳統(tǒng)的市井生活氣息一如往昔。老街巷,新面孔,難怪文藝青年紛紛涌之。
圖/文來源:luna熊貓愛旅行的博客
這里不曾有過恢宏華麗的歷史遺跡;也難以尋覓到王公貴族的顯赫身影;更沒有大都市的浮華奢靡,但這座城市的每一個角落都印刻著千年來沉積的歲月滄桑。這里就是長沙,湖南的省府之地。定王臺、司門口這些地名,素紗蟬..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