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欖壩上的傣族寨子星羅棋布,就像散落在夜空中的星星,更像裝點在孔雀尾巴上閃亮的花斑,明艷動人。因而橄欖壩素有“孔雀羽翎”、“綠孔雀尾巴”的雅號。人們常說沒去過橄欖壩等于沒到西雙版納。無論行走在哪一個寨子,緬寺佛塔和傳統(tǒng)的傣家竹樓都會是讓你折服的理由。
成片的棕櫚樹,偷偷把曲徑通幽處描繪得淋漓盡致;扎堆的檳榔樹,高高朗誦著“誰先爬上,我替誰先裝”的愛情詩篇。精巧的傣家寨就在這濃蔭碧蓋下散發(fā)出魅惑的香氣。她依山而建,擇水而居。干欄式竹樓,造型雅致,周圍遍插籬笆,房前屋后果樹成林,繁華燦爛。最養(yǎng)眼的莫過于走過你身旁的傣家姑娘。她們身著窄小上衣、修長筒裙,從一幢幢竹樓里飄出來。肩挑竹籮,笑意盈盈地去趕擺(趕集)。那身段、那笑顏,那銀鈴般的鶯語,直教人垂涎三尺啊!
要是夜半時分,一曲葫蘆絲幽然傳來,想不心旌搖曳都難。無怪乎電視劇《孽債》會打動那么多人的心。知識青年們把愛種在這里,也把怨和恨留在了這里。日光下的傣族園還是嫻靜平和的大家閨秀,晚上卻是那樣的風情萬種。曼聽篝火晚會、勐巴拉娜西歌舞表演直接讓你震撼到尖叫。
難以說清最愛版納哪里,或許是一棵奇形怪異的樹,或許是一朵不知名的花,或許是男子嘴角勾人的葫蘆絲樂,又或許在是黃昏的江畔邊梳洗的傣女身影……
始知相憶深·相憶
能否不這么思念滿溢,柔麗的西雙版納?才鏈接上愛的訊號,卻又開始憶不!
記憶中最深的是竹樓丟包,傣家兒女生動的表情達意方式。丟包,傣語稱為“端麻管”,集娛樂與傳情求愛于一體的活動。漢文史籍上有記載說:“丟包為沿邊游戲之一,亦為促成婚姻之媒介,來場者均為未字之女郎,自制花團,其大如桔,外皮用顏色之布,內裝棉花繃子!
曼聽公園所在地,就是當年最活躍的丟包場所。清代流官柯樹勛寫了一首《拋球》詩: “時樣衣衫趁體艷, 繡球拋物早春天, 鄰家姊妹齊聲賀, 恰有多情美少年!
每當傣歷新年(潑水節(jié))來臨之際,各寨的未婚男女青年紛紛涌向丟包的草坪或者椿樹下,分別列陣各站一邊。相互對視片刻,女青年便手握花包提繩輕甩幾圈,再“嗖”地向男青年甩去。見花包飛來,男青年爭相搶接,接住的自然欣喜若狂,接不住的就得給丟包的姑娘送些禮物或禮錢。男青年得到花包以后,也“唆”地擲出,讓女青年搶接……
小小的花包啊,你可知為多少有情人牽線搭橋了呢?又造就了多少段好姻緣呢?
還未謀面就已相戀,相知,相愛,相憶……萬水千山總是情。當看到孔雀在那綠蔭下旁若無人的來回踱步,野象在那雨林中瀟灑自如的嬉戲歡娛,割膠歸來的漢子和隨意起舞的女子時……看到這天人合一的畫卷后,你還在追問幸福在哪里嗎?
幸福在哪里? 來,讓西雙版納告訴你!
(文/薛海清 圖/西雙版納州旅游局)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