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早一股涼氣,把人吹醒,我們結(jié)伴去登香爐峰。進香要趕早。香爐峰海拔354米,峰頂數(shù)十米見方,形似香爐,峰由此而得名。拾階而上要登1300多個石階。傳很靈驗,本來能到達峰頂就足鑒誠意,再虔誠祭拜,佛祖自然會偏愛、賜福佑。
香爐峰位于紹興城東南隅,還在市區(qū)范疇,與會稽山一脈相連,古名天柱精舍、天柱山寺,因山勢峭陡高聳,巨石環(huán)拱,旋折如螺,直立如柱而冠名,曾名南天竺,素為觀音道場。我到達山腳時已有眾多車輛?浚藬(shù)自然不少。抬頭向上看,滿眼全是霧;慢慢向上爬,霧太大,打濕了大衣、頭發(fā),只聽得人們用力發(fā)出的呼哧、呼哧的喘氣聲。誰都不敢說話,生怕多浪費力氣攀不到山頂。這個時間來的幾乎都是來燒香拜佛的,而非游人。終于到山頂了,都長長出口氣,如釋重負。雖渾身潮乎乎,很不舒服,但我們還是幸運的,趕上了越中勝景爐峰煙雨。南宋作家王十朋曾賦“香爐自煙”,即云氣氤氳,如煙升騰。霧變淡變薄了,隱約可以看到紹興的城景及遠山近水;仨╊,壁削千仞,百徑如掛,香爐峰如天地間一巨石擎穹拔地。真像王十朋所說的“郁郁蒼蒼、巖巖嵬嵬,磅礴蜿蜒”。白居易登爐峰也曾贊日“石凹仙藥曰,峰峭佛香爐”。在城市里呆久了往往被高樓遮住了眼,被灰塵蒙住了心智,看不到一座城市的本真,感受不到生活的氣場。登高了,清風(fēng)朗朗,云自飄過,眼界寬了心自然亮堂了,“我主沉浮”的豁達情緒直沖發(fā)冠。向南望去,青山玉黛,點雄峰百數(shù)。從方位上我判斷是稽山及其牽連余脈。北面湖水如帶,阡陌良田,宛如披上一襲墨綠紗巾,是鑒湖。偏東點是會稽山,大禹就葬于斯。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富澤則靈。單從這地理學(xué)上講,被水恩澤、有靈山佑護即為風(fēng)水寶地,必定民安富足,又有大禹長臥于斯,保一方水土,護一國臣民。
在香爐峰進香,第站是“爐峰禪寺”。此寺是這里最大的寺院,自宋代就是君臣才子上香祈福之所,曾因侵略者燒殺搶掠破損嚴(yán)重,1990年經(jīng)大規(guī)修繕及恢復(fù)工程,基本再現(xiàn)了原貌,并且還擴大了寺域,占地15.3萬平方米。爐峰主寺爐峰禪寺是旅港同胞、海外僑胞和越中信徒紛紛捐資,襄助其成,建筑面積達二萬平方米。禪寺前聚集了不少香客,青煙繚繞,很安靜。幾個和尚清掃著石階,旁若無人。朱紅漆石柱、寺門,讓人心生歡愉。
拜過了觀音寶殿、配殿,經(jīng)過客堂轉(zhuǎn)到后面的大雄寶殿。一路拜下來就接近中午了,香客們紛紛散去。當(dāng)?shù)厝烁嬖V我們,每當(dāng)農(nóng)歷二、六、九月的十九日,即觀音圣誕、成道和出家之日,爐峰香火特盛一,其中以二月為最,自月初至十九,人氣香火極旺。
禹歸會稽,風(fēng)水相濟
下了爐峰,又登會稽山。會稽山為紹興之源,飲水之源,也為首位明君大禹之墓冢,晨曦時此山總有紫氣青煙繚繞。從香爐峰腳下乘坐的士約20分就到,風(fēng)光蠻好。
大禹后裔眾多,主要有姒、夏、禹三姓,加上五千年來百余姓同根,各地約有1 36個族姓子孫,每年都有同族同姓后裔前來祭拜,也將大禹故事及精神傳遍四方。每年3月份都要在禹陵大張旗鼓舉行祭禹大典,陣容盛大,有專家學(xué)者、官員政耍,還有平常百姓。其中,在大禹陵不遠處就有一個禹陵村,由原來的護陵村改名過來。其村民世代為大禹守陵,多為姒姓,千年不變姓。村美其名曰“天下第村”,現(xiàn)已對外接待“文人墨客”,改為大禹開元度假村。
古城紹興在地圖上位于浙江中北部,東接寧波,西臨杭州,距上海232公里。紹興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最佳中國魅力城市。紹興歷史悠久,建城2500周年。7000多年前,紹興就有人類活動,是中華..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