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玉溪通?h秀山鎮(zhèn)
通?h城臨水依山,前有杞麓湖,后有秀山,城鎮(zhèn)居于中間。城周圍波光澄碧,群峰列翠,點綴成一幅精巧秀麗的山水圖卷。
秀山在通?h城南面,有“秀甲南滇”的美譽。全盛時期寺廟多達百座,至今留存萬壽臺、普光寺、紫光閣、清涼臺、涌金寺等明、清建筑20多處,掩映于萬綠叢中。山上的殿宇建筑,因山勢而立,緊湊集中,張馳得當,既相對獨立,各具一格,又相互呼應,組成絢麗統(tǒng)一的建筑群。
涌金寺位于秀山頂峰,創(chuàng)建于宋代,是秀山上規(guī)模最大、年代古老的建筑。高朗軒敞,山門前為一石砌平臺,登上平臺可遠眺杞麓湖,波光粼粼,田疇平展。進入寺門,正中為“秀山古柏閣”,閣內(nèi)懸有通海著名書法家闞禎兆所書匾額“千峰翠”。寺內(nèi)有宋柏、元杉,古柏蒼勁,香杉蔭森,四五人才能合抱。
清涼臺建筑群始建于晚唐,后經(jīng)元、明、清各代重修。在秀山中部,寺前濃蔭密蔽,遠處湖水依稀,寺后山巒高聳,涼風徐徐。入門左轉(zhuǎn),進入“小西天”,乃一庭院,花臺盆景,芳菲爭妍。往北是寬敞殿堂,堂外為木質(zhì)長廊。正庭再往東,步入“武侯祠”。祠內(nèi)庭院中有一株大杏樹,如巨傘長臂,綠蔭覆地。
秀山第二古寺為山腰偏東的普光寺。始建于五代時期,擴建于大理國。寺內(nèi)有磚石堆砌的“畔公塔”。塔旁有天然沙石巖一堵,中凹處蓄泉水,日夜滴落,叮咚不息,名曰“畔富洗缽地”。寺外石巖下有畔富坐化墓,有明崇禎年間的刻石碑記。秀山的樓與亭的布局設計別具匠心。秀山有亭8座:登瀛橋東有“挹秀亭”,參天古木翠蓋蔽蔭,枝葉拂著亭沿。在紅云殿西側(cè)有“逋翁亭”。“寄亭”是海月樓西的小亭。清涼臺下東側(cè)有“三才亭”。慈仁寺東北山頂有一方亭名“曼倩鴻亭”。由清涼亭往西,在松林古木中,有“鳳儀亭”。亭中有地震記事碑,歷代通海地震簡況鐫刻其上。
秀山特有的風光與樓亭寺廟,激起歷代文人墨客的詩情雅興,寫下了大量詩詞匾聯(lián),使秀山更添典雅清麗,有“匾山聯(lián)!敝u。
通海土特產(chǎn)有著名的醬油、豆沫糖等。在云南,有所謂“通海醬油祿豐醋”之譽。通海的傳統(tǒng)產(chǎn)品豆沫糖,清代已遠近馳名,已有兩百多年歷史!跋闾鹚执,入口無渣”,確非過譽。曾被國家評為“優(yōu)質(zhì)產(chǎn)品”,遠銷省內(nèi)外。
十四、建水臨安鎮(zhèn)
滇南建水,舊稱臨安,有“文獻名邦”、“滇南鄒魯”之稱。據(jù)明萬歷年間成書的《滇略》記載;“臨安之繁華富庶甲于滇中”。民諺中有“金臨安、銀大理”的說法。
建水有眾多的歷史文化古跡。建于元代的建水文廟,明代的建水東城門朝陽樓,建于清代的雙龍橋,均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位于建水城文廟北街的建水文廟,建于元泰安二年。其規(guī)模僅次于山東曲阜文廟。占地114畝?傮w布局采用中軸對稱宮殿式,仿曲阜孔廟的建筑風格建造。主要建筑有相對稱的一正殿二廡二堂二閣三祠八坊。保存完好,規(guī)模宏大,雄偉壯觀,莊嚴肅穆。文廟正殿“先師廟”,殿前懸掛“先師廟”三個鎏金大字,筆力遒勁雄渾。正殿由二十八根大石柱支撐,柱高五米多,用整塊青石鑿磨而成,每根石柱重約萬斤。其中撐持在左右屋檐的兩根“石龍抱柱”,精工雕鏤成龍騰祥云狀。大殿二十二扇木屏門上,鏤刻出近百飛禽走獸,工藝精巧,栩栩如生,為屏門珍品。殿壁的石碑上,有“扁鵲圖”、“圍獵圖”、“歌舞圖”、“雜技圖”等等。殿前有高大的銅香爐一座,爐上鑄有無數(shù)條大小游龍,騰云飛躍。庭中古柏后有一對石象,背上馱著五尺高的青銅花瓶。文廟共有六進院宅,縱深六百二十五米。進入高達九米的“太和元氣”坊,有一潭碧波,是占地四十多畝的“泮池”。橢圓形的池中有一半島,島上有“思樂亭”倒映湖中,過去曾是建水十景之一的“學海文瀾”。向前,到“洙泗淵源”坊,墻邊有明清時代的雕刻二十余塊,是研究滇南史的寶貴資料。文廟西有參天古木,仔細辨認,是兩株樹共生,一株是柏樹,一株是榕樹,榕樹主干緊緊纏抱柏樹,竟連理同根、合而為一了。相傳此樹為元代種植。
據(jù)說幾百年來,大殿內(nèi)始終不見蚊蟲飛鳴、蜘蛛結(jié)網(wǎng),實為古建筑學上的珍聞。殿前大院有兩畝地,徑流面積約四畝,四周沒有排水通道,但奇怪的是每逢雨天,不論大雨小雨,總是雨停院干,不見積水,也可稱“文廟奇觀”了。
建水東門朝陽樓,是云南省規(guī)模宏偉、保存完好的古城樓之一。建于明洪武22年(公元1389年)。樓上有“雄鎮(zhèn)東南”四個大字。城樓三層,巍峨挺拔,氣勢雄偉。據(jù)《建水縣志》載:朝陽樓“高百余尺,勢凌霄漢。每當旭日東升,晨光遠映,望之如黃鶴、岳陽,登其上俯瞰城市,煙火萬家,風光無際”。
城西五公里的雙龍橋,又名十七孔橋。造型奇特:瀘江河和塌沖河匯合處,兩河相交像是雙龍,故名“雙龍橋”。建于清乾隆年間,全長155米,寬3米,全部用平整的石塊鑲砌。橋上建蓋有三層飛檐式閣樓,樓高20米。橋兩端各有橋亭一座,與樓閣相互輝映,樓中有樓,檐外有檐,雕琢精美。遠望橋身,宛若長龍臥波,是我國造橋建筑史上珍貴的杰作。
建水燕子洞,被稱為“亞洲最大、最壯觀的溶洞之一”!岸从难嗥妫咸煲唤^”。位于城東二十公里的林木掩映的瀘江河峽谷中,每年春夏之交,號稱“百萬雨燕”群集燕子洞。巖洞內(nèi)外,群燕競飛,令人目眩。游人可盡情地領略妙洞奇景,觀賞呢喃飛燕。
入口后,洞分為二,一干一濕。兩洞有谷流相隔。上洞是干洞,洞內(nèi)曲折幽深,奇幻美妙,洞中有洞,天外有天。站在洞中三個不同地點,可看見三塊不同形狀的天空,名曰“洞鎖三天”。洞內(nèi)巖壁上,前人刻有 “勝景無雙”、“境絕人寰”等詞句。下洞為濕洞,高十余丈,無數(shù)鐘乳石倒懸,形狀各異,千奇百怪。瀘江河水入洞伏流,洞長七八里,涼風習習,水聲轟鳴,燕語啾啾,水聲燕聲,聲聲震耳。
古鎮(zhèn)內(nèi)古跡薈萃,有建于元、明、清各代的七寺八廟點綴在長街兩側(cè)。朱家花園、張家花園等大型民居特色鮮明,國內(nèi)罕見。
建水城內(nèi)有座規(guī)模宏大,建筑精良的民居,名“朱家花園”。主體建筑是“縱三橫四”布局,為磚木結(jié)構(gòu)的平房。房屋鱗次櫛比,院落層出,共有大小天井四十二個。整組建筑屋角起翹,陡脊飛檐,雕梁畫棟;左側(cè)十三間“吊腳樓”和后面兩院“跑馬獨角樓”相通連。左側(cè)前為家族祠堂,后為內(nèi)院。祠堂前的花園內(nèi)有水池、水上戲臺、亭閣、庭蔭花木等。水池邊石欄上有十二幅浮雕畫和詩詞書法。正前面是三大開間的花廳,建筑精美華麗,左右兩側(cè)為小姐繡樓;◤d前為花園,透空花墻左右對峙,分隔為東園和西園;▓@占地面積什廣,前面是荷花池,西園有西山竹林,東園有東山稻田、樹叢,花圃分布其間。游人入“朱家花園”有進入“迷宮”之感,被譽為“滇南大觀園”,名不虛傳。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