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鹽源縣位于青藏高原東南緣,雅礱江下游西岸,幅員面積8398平方公里,人口33.5萬。境內風光旖旎,物產(chǎn)豐富,氣候宜人,民風淳厚。歷史上曾以“南方絲綢之路”而興盛,而今又以鹽鐵之利、山川之勝和瀘沽湖摩梭人婚俗而遠近聞名,有神秘“女兒國”之稱。
鹽源縣已有2140年的建縣歷史,縣名幾經(jīng)變易。漢稱“定笮縣”,唐稱“昆明縣”(中唐易名為“香城郡”),宋稱“賀頭甸”,元稱“柏興府”(后又易名為“潤鹽州”),明稱“鹽井衛(wèi)”,清雍正七年定名為“鹽源縣”,沿襲至今。
鹽源以“鹽鐵之利”聞名古今,是古南方絲綢之路的重要商旅走廊,西南重鎮(zhèn),歷史名縣?h內蘊藏著鹽、鐵、金等41種礦產(chǎn)資源;生息著黑頂鶴、熊、獐子等多種珍稀動物;盛產(chǎn)蘋果、金邊瓜子等名優(yōu)特產(chǎn),是西南地區(qū)最大的蘋果生產(chǎn)基地。
瀘沽湖素有“高原明珠”之稱,位于四川省鹽源縣左所和云南省寧蒗縣北部永寧鄉(xiāng)的萬山叢中,為川滇兩省界湖。為四川云南兩省共有,四川約占總面積的2/3,云南占總面積的1/3。四川一側湖岸線要比云南的湖岸線長得多。湖的水域面積達48.45平方公里,海拔2690米,平均水深45米,最深處90余米,透明度高達11米。
瀘沽湖中有五個全島、三個半島和一個海堤連島。湖中各島婷婷玉立,形態(tài)各異,林木蔥郁,翠綠如畫,身臨其間,水天一色,清澈如鏡,藻花點綴其間,緩緩滑行于碧波之上的豬槽船和徐徐飄浮干水天之間的靡梭民歌,使其更增添幾分古樸、幾分寧靜,是一個遠離囂市,未被污染的處女湖。湖邊的居民主要為摩梭人,也有部分納西族人。摩梭人至今仍然保留著母系氏族婚姻制度。
公母山古稱蓮理山、蓮花山,位于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鹽源縣城西南5公里處,面積3平方公里,海拔2530米,氣候溫暖,年均氣溫12攝氏度,年降水量785毫米,四周古木參天,四季蔥郁,鳥語花香,景色宜人。公母山景區(qū)因其外貌酷似兩具男女生殖器而得名。公山、母山均呈紅褐色,屬丹霞地貌,兩山相距幾百米,遙相呼應,盎然成趣。
公山高約40米,如破土春筍,陽剛挺拔,昂然兀立,赤條條直刺天穹。母山高約100余米,底部較強,中部肥碩,峰頂略呈園形,中有天然裂縫到底部,形成一峽洞,可容1人悠悠穿過。
瀘沽湖古稱魯窟海子,又名左所海,俗稱亮海,位于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鹽源縣與云南省麗江市寧蒗彝族自治縣之間。湖面海拔約2690.75m,面積約48.45km2。湖邊的居民主要為摩梭人,也有部分納西族人。摩梭人至今仍然保..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