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陵為什么是八卦北斗布局
西夏王陵的布局有些令人費解。西夏王陵不僅吸收秦漢唐宋皇陵之所長,還把佛教建筑元素納入其中。把漢文化、佛文化和黨項族文化融合起來,形成獨具魅力又有突破的建筑風格。在中國陵墓文化中,一般王陵都是按照時間的順序或者帝王輩分由南向北排列,西夏王陵也不例外。但是西夏王陵的布局特別怪異,每座王陵的具體位置的安排似乎體現(xiàn)著一種事先設(shè)計好的規(guī)劃。從高空俯視九座王陵的分布,好像與北斗七星圖相似。但是單獨看八座王陵的分布,又與八卦圖形相近似。有學者猜測,可能是根據(jù)風水文化來定位安排的,于是疑問由此而發(fā),西夏王國最早到最晚共經(jīng)歷九代,時間相差近200年,事先誰又能預測到西夏王國會傳9代王位?再說黨項族是古羌族的一分支,在其文化淵源里,并沒有一些明顯的實際例子證明,西夏王國有崇拜八卦和相信風水的的特征。不管是考古專家還是歷史學者,都難以解釋王陵的格局呈八卦圖形的緣由,這其中蘊含那些秘密,一直都是難以被今人識破的秘密。
西夏王朝歷代皇帝的寢陵,外形雖毀,但骨架尚存,宏偉的規(guī)模,嚴謹?shù)牟季,殘留的陵丘,仍可顯示出西夏王朝特有的時代氣息和風貌。裕陵是西夏開國皇帝李元昊的祖父,這位黨項族平夏部落首領(lǐng),曾對立抗擊宋朝廷,后又譴使節(jié)和好,為西夏王朝的建立奠定基礎(chǔ)。嘉陵陵主李德明被遼國封為夏國王,又接受宋朝政權(quán)封為夏王,通過各方征討,成為西夏王朝版圖的奠定者。泰陵是整個陵區(qū)中規(guī)模最大的帝王陵墓,當然非李元昊本人莫屬。建立起“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guān),北控大漠!钡呐d盛帝國。意氣之盛,可見一般。但令人汗顏的是一代英豪,因強奪兒媳為妻,被皇太子寧令哥刺死,只在位17年,便草草收場,實在是令人扼腕嘆息。稍有變動的是,安陵里埋葬的并不是刺死元昊取而代之的皇太子寧令哥,而是在國相舅舅和太后母親的扶持下登基德涼祚帝,本人喜歡鉆研佛法,與宋朝通商互市,還仿宋朝官制,起用漢人。也正是由于西夏統(tǒng)治者的親宋政策,使得漢文化、佛文化傳入西夏與本土黨項族文化親密擁抱,為促進文化交織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以后的獻陵、顯陵、壽陵、莊陵、康陵的主人都還是沿襲祖宗家訓,政治毫無建樹,加上內(nèi)部集團矛盾重重,國力日趨衰竭。公元1227年,經(jīng)歷189年的西夏王朝在蒙古成吉思汗的錚錚鐵蹄下急速滅亡。從此黨項族在中國歷史文化中消失了身影。
穿越時空的等待
西夏王朝給后人留下的謎底,幾乎無法從《黨項傳》和《西夏傳》等一些典籍資料中獲得一點蛛絲馬跡。人們只能從那些廢棄的建筑,埋藏的出土文物和殘缺的經(jīng)卷上勘尋這個古老王朝的蹤跡。不過陳列在西夏博物館的一些珍貴文物,依稀折射出這個昔日王朝帝國的燦爛和輝煌:陳列在博物館的雕龍石柱、石馬、琉璃鴟吻和石雕人物像,依舊栩栩如生,光彩照人;收藏的西夏碑文、佛經(jīng)、佛畫和瓷器依然清晰明辨,給人驚嘆;特別是188公斤的鎏金銅牛,更是西夏文物瑰寶,寫進歷史教科書,流傳千古。文化的凝結(jié)是社會發(fā)展的重要表現(xiàn),西夏文字,是夏國主元昊命大臣野利仁仿漢字制成,這也是西夏文化最偉大的成就,看著這些似懂非懂、似曾相識又難以解讀的文字,不禁生出對少數(shù)民族的大智慧而感慨萬分,更何況西夏文字比漢字更繁復,更有意趣呢?
猛吸一口北方的冷空氣,想到西夏王國前期與北宋遼國平分秋色,中后期與宋金鼎足相持,雄踞西北200年,無不使人頓生敬佩之情:感慨這個“原不知稼穡,土無五谷”的民族,竟然在荒蕪的大西北開創(chuàng)王朝,寫下輝煌的篇章;感慨這個“煮水草畜牧,無定居”的民族,竟然在漢族先進文化的影響下改變生活方式,三分天下盤踞一方。徘徊在西夏王陵的每個角落里,撫摸著王朝遺跡,哪怕是一粒塵土,感受世間的變化。屏住呼吸,想找一個穿越時光的機器,逆行去往九百年前叫做西夏王朝的時空,探幽黨項帝國傳奇般的輝煌。(文/李旭)
相關(guān)閱讀: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