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古城,有如一部攤在荊襄大地的三國歷史。亂世英豪在這里粉墨登場,演繹了借荊州、還荊州、守荊州、失荊州、回荊州等膾炙人口的典故,挺起了荊楚風骨。荊州,大概也是最能激發(fā)羅貫中靈感的那個源泉,一百二十回的《三國演義》竟有七十二回的回目直接或間接寫到荊州,扣住荊州這個“詩眼”,似乎更能讀懂那部跌宕起伏、蕩氣回腸三國史詩。“欲聞三國事,每欲到荊州”。倘若真能回到三國時期,我堅信,荊州古城便是那個穿越歷史的入口……
荊楚文化的吉光片羽
一到古城,就徑直奔向了西門附近的荊州博物館。
荊州的博大精深能上溯到上古時期。大禹治水時,荊州便是其“割地布九州”的九州之一;春秋戰(zhàn)國時期,先后有20代楚王建都于紀南郢城,瑰麗燦爛的楚文化從這里發(fā)源流長。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拔郢,置南郡于荊州,同時建江陵縣(荊州古城又名江陵城)。公元前206年,項羽建臨江國,都荊州。漢初復置南郡。漢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荊州刺史部為十三州之一。漢元帝元壽二年(公元前1年) ,刺史改為州牧……
歷史的滄海桑田,如今已全部濃縮在戒備森嚴的荊州博物館里,徜徉其間,有如漫游在美輪美奐的荊楚文化長廊。博物館的規(guī)模很大,讓人不敢相信這只是個地市級博物館。事實上,該館曾榮獲全國市縣級“十佳博物館之首”,內有館藏文物13萬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553件套),精選展出的數千件展品件件都是承載著荊楚文化的吉光片羽。
荊州博物館收藏的古代漆器數量居全國之最,從那些色彩斑斕、造型精湛的古漆器上便能一睹歲月無情的痕跡,更能看到先人對抗歲月侵蝕的智慧。館內的楚和秦漢簡牘數量也居全國第一,那些重見天日的文化信息,盡管看不懂,卻足以令人肅然起敬;巧奪天工的熊家冢及楚墓出土玉器,被時光賦予了圓潤且蒼涼的質感,看一眼便能把玩到曾經的繁華舊夢;而那些越王的兵器,仍泛著令人劍拔弩張的寒光。最令人嘆為觀止的是館內那些戰(zhàn)國絲織品。這里的絲織品以時代早、品種多、保存完好而聞名中外,被專家學者譽為世界“絲綢寶庫”。隔著展柜玻璃,仔細鑒賞那些薄如蟬翼的絲綢綾羅,不由自主地靜氣屏息,生怕吹口氣就羽化了兩千多年前的時尚。
荊楚文化中的楚辭、楚聲、楚歌、楚舞馳名天下。博物館內設有專門展演楚國宮廷樂舞的楚樂宮。聆聽著古老的編鐘、石磬發(fā)出的渾厚綿長的音律,沒人會懷疑這便是歷史傳出的回響……
為戰(zhàn)爭而生的城
若說城市也有出身,那荊州絕對稱得上是出身行伍的;若說古城也有性別,那荊州便是有著關羽的美髯飄飄、有著張飛的怒目戟發(fā)的“純爺們”。
荊州地處荊江北岸,上鎮(zhèn)巴蜀之險,下踞江湖之會,扼守長江天塹,歷來是兵家必爭的戰(zhàn)略之地。獨特的地理位置決定了荊州只能是一座為戰(zhàn)爭而生的城市。三國時期,荊州更是一枚決定國家分合命運的棋子,被氣吞萬里的兵家們拿起或放下。
于是,行游荊州古城,所到之處皆是有關戰(zhàn)爭的文化遺存。僅從劉備公安門、關羽點將臺、刮骨療毒地、擲甲山、馬跑泉、張飛一擔土、三氣周瑜蘆花蕩、得勝街、洗馬池等地名上,都隱約能聽見遠去的鼓角錚鳴,回味到那些壯士扼腕、慷慨激越的前塵往事。
無論從哪個方向走進古城,撲面而來的便是雄偉古樸的古城墻。古城墻原有東門、小東門(亦稱公安門)、北門、小北門、西門、南門等六座城門,后來為緩解交通壓力,又新辟了新東門、新南門、新北門三座城門。新老地門很容易區(qū)分,老城門都建有甕城,可對來犯之敵“甕中捉鱉”。老城門上原來都建有城樓,可惜至今只有東門和大北門兩處有城樓了。
城墻四周被修作了環(huán)城公園,城墻腳下綠草茵茵,一些綠草甚至爬上了斑駁的墻體,點點蔟蔟,于青灰的瘡痍處迎風招搖,有如生命的旌旗。
折戟沉沙的荊州古城,難免讓人覺得生命短暫且無常。這些墻頭的青草,卻足以抵消古城郁結了太多太久的殺伐之氣。
一個人與一座城
三國時期,魏、蜀、吳的曹操、劉備、孫權和主要文臣武將,都在荊州運籌帷幄、斗智斗勇過。但后人更多的是因為關羽而記住了這座城——荊州是關公文化的孕育之地。
關羽鎮(zhèn)守荊州達十年之久,在這里他走上了事業(yè)的巔峰,也遭遇了敗走麥城為之喪生的低谷。關羽與劉備、張飛,都先后在慘烈的荊州之爭中喪生,“桃園結義”以悲劇結束。但作為一種道德觀念與價值觀念的義,卻在被后人尊奉、神化的關羽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并最終形成了崇尚忠義武勇的關公文化。
見慣了生生死死、是非成敗的荊州人,早就養(yǎng)成了不以成敗論英雄的價值取向,僅在城內就為關羽修建了多達六處的關廟,最大的是南門關廟。
從南門入,抬頭便見關帝廟。南門關廟始建于明太祖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與山西解州關祠、湖北當陽關陵并列為全國三大關公紀念圣地,原建筑毀于日軍的戰(zhàn)火。眼前所看到的關廟是1985年原址重建的,共三進六殿。據說正殿維持了原關廟風貌,塑有關羽夜讀春秋和關平、周倉侍立的塑像。正殿后的庭院內有兩株古銀杏參天蔽日,一問才知是元末明初所植。
關羽失去了荊州,卻走上了萬世推崇的神壇,后世也因此收獲了關公文化。歷史上的得失真是令人感慨莫名!
【旅游指南】
門票:古城墻20元;荊州博物館免門票,9:00-17:30開館,15:30停止發(fā)票,每周周一閉館。
交通:有火車直達荊州,也可乘飛機或火車在宜昌和武漢中轉。宜昌長途客運站每日6:40-18:50有10多趟班車發(fā)荊州;武漢漢陽汽車客運站和傅家坡長途汽車站每天均有十多班車發(fā)荊州,非常方便。到達荊州后乘18路、16路公共汽車可到東門、新北門,乘坐15路公共汽車可到東門、新南門。荊州乘公交車14路、19路、21路、33路、101路西門下車,可到荊州博物館。
住宿:荊州賓館,古城中心地帶,四星級;荊州公路大酒店,毗鄰荊州古城東門風景區(qū)和金鳳廣場,系內部招待所。
餐飲:食俗重魚,無魚不成席,無魚不成禮儀。魚糕丸子是傳統名菜,素以吃魚不見魚、魚含肉味、肉有魚香為特色!褒堷P配”則是古荊州的傳統名菜,用大黃鱔和鳳頭雞烹制而成,有千余年歷史。據說諸葛亮為祝賀劉備從東吳迎親孫夫人歸來而發(fā)明的,荊州的婚宴至今還保留著要上這道菜的習俗。
漢末三國時期,魏、蜀、吳從他們自己立國圖強、建立霸業(yè)的政治目的出發(fā),都想得到荊州這塊重要的戰(zhàn)略之地。曹操經多年征戰(zhàn)基本統一北方之后,即揮師南下取荊州;處于荊州下游的東吳孫氏政權,把荊州視為自己立國的屏..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