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華洞
位于將樂縣城南7公里的天階山下,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全洞總長10公里,主洞長5里。因洞內巖石光潔如玉,光華四射而得名,是福建省最長最大的石灰?guī)r溶洞,被譽為“閩山第一洞”,列“中國四大名洞之一”。
玉華洞內有兩條通道,分藏禾、雷公。果子、黃泥、溪源、白云六個支洞、洞內有石泉、井泉、靈泉三股泉水,清澈甘冽,潺潺有聲,有達摩面壁,仙人田、地下龍宮、瑤池五女、碩果累累,五更天等一百六十多景,前后洞口及洞內的巖壁上,保存著許多宋代以來的摩崖石刻,宋代著名理學家楊時,民族英雄李綱曾游此洞,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稱贊“此洞炫巧爭奇,遍布幽奧,透露處層層有削玉裁云之態(tài)”。
幽深的玉華洞是實施洞穴療法的“天然醫(yī)院”,洞內溫度長年保持18℃,涼風習習,空氣清新,其前洞空氣在洞內受冷下流往前洞噴出,前洞口的風力強達4級,構成聞名的“一扇風”,令人心曠神怡,洞內充滿豐富的游離子,泉水飽含豐富的微量元素,其環(huán)境對于氣管炎、關節(jié)炎疾病有良好的療效。
石膏山
石膏山,位于山西靈石縣城東南約35公里,北距太原185公里。石膏山風景區(qū)總面積約60平方公里,現(xiàn)已開發(fā)的游覽面積約六平方公里,在主峰海拔1500至1800余米處,天工削出一塊高約三四百米,寬約二三百米的斷崖絕壁,絕壁面向南,東西兩翼延伸回抱,其形勢就象一只橫躺著的巨大金元寶。在元寶腹內,即斷崖間,自下而上分布著三層石灰?guī)r溶洞,下巖和中巖尤大,長寬高均在數(shù)十米之間,石膏山的寺廟便全部建筑在這些天然的溶洞中。所以有詩贊云:“千年古寺洞中藏,半崖松柏依云栽”。
石膏山地層古老且相對穩(wěn)定。從地震學角度看,石膏山處于霍山斷裂帶上。這條斷裂帶從介休洪山起步,經(jīng)綿山,石膏山而至霍山,石膏山區(qū)域為七級裂度區(qū)。歷史上石膏山區(qū)域沒有發(fā)生過較大的地震,甚它地區(qū)的強地震對石膏山區(qū)域的波及影響亦不明顯。石膏山四峰環(huán)抱,峰峰聳翠,有清清流水,千尺巨瀑;還有溶洞名剎,古道通幽;更有遍山紅葉,杜松寶塔。自古以來就是人們朝山拜謁,登臨神游的歷史名山。石膏山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森林和水力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為76%,植被覆蓋率達89%。從山腳到山頂可以看到分布層次十分清晰的多種植物帶:有灌叢帶、闊葉林帶、混交林帶、針葉林帶,還有草甸、苔蘚、藤蔓類植物。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