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什么湯圓啊?一盤盤湯圓每盤形狀都不同,有圓錐形的,有橢圓形的,有兩頭大中間小的,而且每個都碩大無比!
看世博之余,大家都在江南轉(zhuǎn),我獨(dú)愛江北的揚(yáng)州!
揚(yáng)州的發(fā)展比不上江南數(shù)個重鎮(zhèn),比起無錫也有一段距離。但正是一份獨(dú)有的個性,不為遷就社會和人們急速變化而失去其自身的韻味,使揚(yáng)州民間的美食和溫情得以保留。
“趙氏四喜疊湯圓”就是其中之一。這家百年老店位于東關(guān)街,雖然是否百年已無從考究,但看看門面就知道是上了年代的。店鋪不大,廳堂里擺放著四五張桌子,后面是“敞開式”的作坊和廚房,湯圓的制作過程讓人一目了然?吹綄⒁肟诘氖澄,如何從面粉成形到湯圓,又如何從滾燙的熱湯中被勺起端到跟前,這種與食物的零距離感,只有在這樣的老街老店里才能真切感受到。
招牌上的湯圓有四喜、五福、六順幾種,附注里還寫明了使用的是哪些餡料。四喜湯圓里有芝麻、豆沙、青菜、鮮肉,五福和六順則分別在“四喜”的基礎(chǔ)上加上薺菜和水晶餡。湯圓還有咸的,而且咸的、甜的一起吃,真夠新鮮的!自然要點(diǎn)“六順”了,可以把所有餡的都能嘗遍。
我們來的時候已是下午兩點(diǎn)多,過了午飯時間,店里的客人不算多,跟老板小趙攀談了一陣后,直接跑到廚房去觀摩。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這是什么湯圓啊?只見老板娘正在捏制湯圓,她身前一盤盤的湯圓,每盤形狀都不同,有圓錐形的,有橢圓形的,有兩頭大中間小的,而且每個都碩大無比,有女孩子半個拳頭大。老板娘說不同的形狀代表不同的餡料,而且不同餡的烹煮的時間也不同。也許老板只顧著跟我們作介紹了,從下單到熱騰騰的湯圓上桌,將近半個小時。這對饑腸轆轆的我們,真是理性和感性的糾纏交織啊!
好不容易,湯圓端到面前。用湯勺輕輕舀起一個,待其稍涼外皮略收緊致后,輕輕咬開(個頭太大,不可能一口吃下),湯圓的皮不薄,一口咬不到餡,跟南方湯圓的口感很不同,有點(diǎn)沙沙的,不是滑綿的,有點(diǎn)粘口。甜湯圓味道在意料之中,芝麻清香,豆沙用紅豆現(xiàn)磨熬制,水晶餡的是白砂糖加了類似椰絲末之類的配料,都不太甜。鮮肉餡味道還可以,不過咬開后油分會滲到湯里,建議先吃掉甜的再吃咸的,否則咸的油湯泡著甜的湯圓,口感很怪異。至于菜類的湯圓,就好像吃菜餃,只是外面換成了厚厚、沙沙的湯圓皮,味道只能說新鮮、充滿了菜味。不過揚(yáng)州人很喜歡吃,我們坐等的時候,就看到很多當(dāng)?shù)厝藢3處獾氐呐笥褋磉@里吃“四喜”,還贊不絕口。
對于異地食物,雖然有時會不太習(xí)慣或者不太合胃口,但嘗鮮的樂趣更甚于口腹之欲。
(作者:張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