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身為吉林省最大內陸湖泊和中國十大淡水湖之一,但查干湖仍鮮為大部分游客所知,尤其是充滿原始北方漁獵文化氣息的冬捕,那神秘的祭湖儀式和鑿冰撒網的捕魚場面,都絕對讓人大開眼界。如今,查干湖冬捕奇觀已被列入吉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神秘度 ★★★☆☆ 到達難度 ★★★☆☆
交流難度 ★★☆☆☆ 艱苦度 ★★☆☆☆
一網捕上十余萬公斤的鮮魚!活蹦亂跳的魚在冰面上堆成了小山!這壯觀得有些令人匪夷所思的冬捕場面恐怕也只有在查干湖可見了。這個很少為外人所知的湖泊靜靜地隱藏在松花江畔前郭爾羅斯大草原上,一年當中只有這幾天才算熱鬧,因為自遼金時期傳承至今的冬捕就要開始了。
冬捕之前先要進行帶有幾分神秘色彩的傳統(tǒng)祭湖、醒網儀式,場面非常壯觀。按照歷代流傳下來的習俗,查干湖冬季捕魚必須由當?shù)氐赂咄氐摹皾O把頭”(當?shù)貪O工的領頭人)主持儀式,祭祀湖神,喚醒冬網,奉拜天父地母,保佑萬物生靈永續(xù)繁衍,百姓生活幸福安康。
查干湖的冰面上擺放著糖塊、炒米、水果、奶干等供品,人們布置好祭壇。祭壇兩側各設一根“蘇魯錠”(長矛),祭壇上擺放三個香爐、四大碗白酒、九炷高香和藏傳佛教的各種法器。祭壇前設置九處用來燃放圣火的“火撐子”,又在“火撐子”前鑿開一眼冰洞,用來向湖中拋灑貢品。
幾位藏傳佛教的喇嘛在法號和鼓樂聲中先于“漁把頭”出場了。查干湖一帶屬于蒙古族聚居區(qū),周邊民眾大多信仰佛教。那些喇嘛手持法輪等法器,懷抱水果、奶干、奶皮、炒米、糖塊等供品,口中念誦經文。他們身后有年輕人穿著“查瑪服”,戴著牛頭馬面的面具,拿著刀劍,跳起“查瑪舞”(跳神)。身著傳統(tǒng)蒙古族服裝的青年男女緊隨其后,有的雙手托著白色哈達、有的端著裝有五六斤糖塊的托盤、有的拎著牛奶桶;反穿皮襖皮褲的漁工們則在邊上列隊等候。
喇嘛將懷抱的供品逐個遞給“漁把頭”, “漁把頭”按次序將供品擺放在供桌上,然后將九炷香分別插在三個香爐內點燃,之后率眾喇嘛按順時針方向繞供桌、冰洞和冰雪敖包轉三圈并誦經。之后“漁把頭”站到場地中間端起酒碗,雙手舉過頭,開始朗誦祭湖詞:“啊!長生天,先祖之靈;!庇護眾生,求昌盛,求繁榮。查干湖呵,天父的神鏡;查干湖呵,地母的眼睛,萬物生靈,永續(xù)繁衍;都聚在查干湖天源的懷中,都握在查干湖地寶的手中;獻上九九禮吧,奉上萬眾心誠,湖上層層冰花,閃動八方精靈。敬上九炷檀香,插上九枝青松,獻上九條哈達,擺上九種供品;!千里冰封望祭湖,萬頃湖面競紛呈⋯⋯"
之后,“漁把頭”接過一名喇嘛從供桌上端來的酒,手托酒碗,跪冰洞前,高喊:“查干湖冬捕的大網醒好了,開始祭湖了!一祭萬世不老的蒼天!再祭賜予我們生命的大地!三祭養(yǎng)育我們的查干湖!”幾名蒙古族姑娘聞聲走到冰雪敖包前,將手中的哈達系繞在敖包上的松柏枝上;其他蒙古族青年則將糖塊、牛奶撒向天空;喇嘛把酒和供品倒入冰洞中,隨后所有人圍著冰雪敖包轉三圈。
松原市是1992年經國務院批準建立的地級市,位于吉林省中西部,地處松嫩平原南端,坐落在美麗的松花江畔。幅員面積2.2萬平方公里?側丝286萬人,有漢、滿、蒙古、回、朝鮮等31個民族。轄扶余縣、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