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和有“青海東大門”之稱。
民和縣境內雖然山地多,但文化發(fā)展較快,尤其是土族居住的三川地區(qū),文化素質較高,有民和“文化之區(qū)”和稱號。
在民和,較大的花兒會有農歷五月端陽峽門花會,五月廿五西溝花會;小型的花會中也有一些較有特色,如斜拉村花兒會。
七里寺,原名“慈利寺”,是當地的一座廟宇。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地成了“七里寺”,現在成了一個地方的地名總稱。在七里寺,還有一座藥王廟,一個藥水泉。
關于藥水泉、花兒會有一個美麗的傳說,說明七里寺花兒會的起源與這藥水泉有密切的關系:相傳在很早很早的時候,有個藥王爺,騰云駕霧路過這里。到這地方時,發(fā)現這地方相當美,于是他看著看著就入迷了。一不小心,身上的葫蘆掉下來了,葫蘆一直滾到山溝。在半坡上,塞子開了,藥水灑了一地,再后來,葫蘆鉆到石縫里了。
山坡上的都變成了中藥材,如黃薺,枸杞,柴葫蘆等。滾到山溝的則從石縫里冒出來了,冒個沒完,形成泉水。當地一個牧童,他的一頭牛,天天下山時總單獨行動,漸漸地它越長越肥,越長勁越大,與別的牛不一樣,健壯得很。
后來,牧音跟著牛,發(fā)現牛專門喝這些泉水。于是他也喝,那水與別的泉水味道不一樣,后來他才發(fā)現泉水還能治病。
以后這藥水出名了,四面八方的人都到這里喝水,周圍的民眾為了感謝藥王爺,就在七里寺附近建了一個藥王廟,供大家燒香,磕頭。
過去,除了喝藥水,還有人到藥王廟求神藥。藥王廟建后,慢慢地,來的人越來越多,男女老少都有。
年輕人除了喝水、逛廟會外,漸漸地唱起了花兒,越唱越多,于是形成了花兒會。七里寺的花兒會因此就跟藥水泉,藥王廟有了密切的關系。
海東地處華夏民族搖籃——黃河上游及其重要支流湟水之間,是青海省開發(fā)較早、文化歷史悠久的地區(qū)。這里史稱“河湟間”或“河湟地區(qū)”。據考古發(fā)掘,早在六千多年前就有人類居祝本區(qū)民和..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