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友:大秦
驢齡:5年
裝備清單
抓絨帽(能蓋住耳朵)、手套、沖鋒衣、沖鋒褲、抓絨衣、小羽絨、睡袋、防潮墊、帳篷、背包、登山鞋、墨鏡、頭燈
鰲山—太白兩山之間的直線距離為40多公里,實際穿越行程在150公里左右。鰲太穿越是陜西戶外的頂級線路,也是眾多驢友向往的圣地。整個穿越中,海拔高度也由起點太白縣的1740米上升至鰲山標志塔3475米,經(jīng)太白梁3523米最終到太白山主峰拔仙臺3767米,需用時6~7天左右,大部分行走在無人區(qū)。此線路強度和難度在國內(nèi)都是首屈一指。
文/記者李直建
圖/大秦提供
“鰲太線艱苦,冬季的鰲太線更辛苦。下了暴雪的鰲太線,難、險、苦、哭!”在穿越之前,大秦就這樣認為。“7天的時間, 經(jīng)歷了雪花與松樹的喜悅, 看慣了云海與太陽的交替, 懂得了生命與活著的重要, 人類在自然面前是那么的渺小!边@是大秦在成功穿越鰲太之后的感慨。
大秦說,穿越鰲太經(jīng)歷了驢友生涯的好多個第一次。第一次因體力原因讓隊友幫忙背東西。第一次因體力不支扔掉食物, 第一次走得完全崩潰。鰲太,究竟有多么艱險,鰲太,究竟擁有什么樣的魔力,吸引著一批又一批的驢友不斷去挑戰(zhàn)?回到東莞已半個月,大秦的腳傷還沒痊愈,是在穿越鰲太過程中被凍傷的。
雪地“石頭陣”兇險
一不小心便掉進石縫
東莞—西安—太白—大梁埡口營地—導(dǎo)航臺—藥王洞—蕎麥梁—水窩源營地
去年12月20日,大秦和另外兩名驢友踏上了穿越鰲太的征程。到達西安后,經(jīng)兩天的準備和趕路,22日鰲太穿越正式開始。
由于近來秦嶺一直下暴雪,所以剛進山,積雪已經(jīng)很厚!叭躺掀,在松樹和雪地中上升,感覺不錯。我們選擇了在大梁埡口營地扎營,此營地在松嶺中風(fēng)力相對較小,對面就是大梁!奔由袭?shù)氐南驅(qū),大秦一行?人。第一天,大家都要對帳篷的搭設(shè)和帳篷內(nèi)做飯以及雪地行走等因素進行適應(yīng),于是選擇早扎營。從后面的行程來看,這一點很重要。
“穿越第二天,基本上都是和石頭、雪地打交道。”上到導(dǎo)航臺,由于多日下雪,一不注意,腳就踩了下去,緊接著半個身子跟著陷下去。蕎麥梁的道路極其危險。一眼望不到邊的亂石需要攀爬,長時間走在將近70度陡峭的斜坡上。沿途無任何現(xiàn)成山徑,基本沿著前隊走過的腳印前進?雌饋聿婚L的路,他們走了兩個半小時。
到下水窩源營地時,那里的“石頭陣”也是相當恐怖。雪把縫隙填滿,深度平均都在一米以上。加上天色已晚,很容易掉到石縫中。
跨山脊斷崖趟雪前進
“雪屋”里過了平安夜
水窩源營地—飛機梁—梁1峰—梁2峰—梁3峰—黑松林營地
凌晨3時左右,呼嘯的風(fēng)奇跡般地停了,而且是風(fēng)平浪靜,這讓人有些不敢相信。到上午9:30出發(fā)時,突然大霧彌漫,當我們一路沿亂石坡爬升到飛機梁時,濃霧突然散了。壯麗的美景映入視野,一伙人停下腳步忘情地擺馬叉蟲的pose,拍照留念。
其后沿途大多為犬牙交錯的山脊、斷崖、深雪、亮冰、大面積的石堆與雜碎的亂石,需要不停地攀爬、跳躍、上升、下降、側(cè)切。下了梁3峰就開始暴走,到達一片黑松林,積雪達到膝蓋處,只能一步一步趟雪前進。
下午到達一個埡口,距離傳統(tǒng)的2800埡口營地還有1小時路程?紤]到天黑不好走路,決定就在這里扎營。由于周圍都是黑松樹,給它取名為“黑松林營地”。當晚是平安夜,四人在“雪屋”里過了平安夜。
陜西是華夏文明最重要、最集中的發(fā)源地之一,早在100萬年前就有藍田人在此生息勞作,從公元前11世紀起,歷史上先后有13個朝代在此建都。陜西省是我國文物古跡薈萃之地,有“天然歷史博物館”之稱:古長安..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