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龍江的螞蟥河谷
在貢山我們遇到了一個叫“螞蟥”的昆明小伙兒,剛從獨龍江回來,他說被很多螞蟥咬了,
然后就開始激動地展示他那條傷痕累累的腿:“獨龍江的螞蟥不光是從地面襲擊,
還有從樹上空降的,吸血前也就煙頭般粗細,吸飽后跟大拇指似的!”
如果說怒江峽谷是一條連通外界的通道,那獨龍江就是這條通道深處的一間密室。怒江峽谷腹地的貢山是前往獨龍江的惟一入口,其間有兩條路,都要翻越高黎貢山。
老路就是過去馬幫和挑夫走的路,曾經(jīng)是獨龍江和外界的惟一通路,紀(jì)錄片《最后的馬幫》說的就是這條路。新路是新修的公路,因為經(jīng)常塌方,還不能算是真正通車。我和同伴阿貍的計劃是老路進、新路出。
出發(fā)前我們最關(guān)心的就是對付螞蟥的辦法。昆明小伙子“螞蟥”說:“要用煙頭燙,或者撒鹽,但不能用手拽,那樣很可能把螞蟥的吸盤留在皮膚里,容易發(fā)炎。”這些我也了解,都是能在網(wǎng)上搜索到的知識 ,但還是不清楚什么最有效。
就這樣,帶著對螞蟥的恐懼,我們出發(fā)了。開始的路很好走,簡直是大馬路,沿著普拉河上行,清澈的河水和怒江的黃色濁浪形成鮮明對比。從噶足保護站開始,植被就非常好了,三四個人才能合抱過來的巨樹隨處可見。
在高黎貢山的雨季還可以看到變幻多端的云彩,從一片云的誕生、成長、融合,直至消散,充滿詩意。
當(dāng)然雨季也是螞蟥最猖獗的時候。不過第一天還算順利,除了同伴阿貍被一只螞蟥嚇得丟了登山杖——這是我們在高黎貢山東坡碰到的惟一一只。
晚上扎營在道路邊。在經(jīng)過一夜小雨后,我們打算在第二天翻過埡口,山的西側(cè)就屬于獨龍江流域了。一路上行,隨著海拔上升,樟樹類的闊葉樹種消失了,代之以高大的杉樹林,景色也變得疏落有致了。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