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廬山
“世界文化景觀”、“世界地質公園”--廬山,位于江西省北部,北瀕長江,南傍鄱陽湖,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山”之美稱。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唐代詩人李白曾這樣贊美廬山:“予行天下,所游山水甚富,俊偉詭特,鮮有能過之者,真天下之壯觀也”,廬山春如夢、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
早在1982年,廬山就被批準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 1996年12月,廬山以“世界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4年2月,廬山又被列入全球首批世界地質公園。2005年1月9日,“國際地質公園和社會經濟發(fā)展促進會廬山辦事處”、“亞洲地質公園網絡辦事處”等兩大機構落戶廬山。
廬山是一座地壘式斷塊山,主峰大漢陽峰海拔1474米,自古命名的山峰有171座,高山流水形成了眾多的激流和瀑布,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宋代詩人蘇軾曾發(fā)出“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感慨。
廬山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霧日191天,每年7月—9月平均氣溫16.9度,良好的氣候條件和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使廬山在十九世紀末就成為世界著名的避暑勝地。
長久以來,人們在這里創(chuàng)造了內涵豐富、影響深遠的廬山文化。公元前126年,司馬遷“南登廬山”,并將“廬山”載入《史記》。東晉陶淵明、謝靈運等一批文化名人,在廬山進行了大量的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活動,使廬山成為中國田園詩的誕生地、中國山水詩的策源地、中國山水畫的發(fā)祥地。此后,李白、白居易、蘇軾、王安石等1500多名文學家、政治家、藝術家相繼登臨廬山生活、游覽,寫下4000余首贊頌廬山的詩詞歌賦。
廬山(Mount.Lu)地處江西省北部的鄱陽湖盆地,九江市廬山區(qū)境內,濱臨鄱陽湖畔,雄峙長江南岸。廬山山體呈橢圓形,長約25公里,寬約10公里,綿延的90余座山峰,猶如九疊屏風,屏蔽著江西的北大門。廬山以雄、奇、險、..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