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漂浮水上面
將一塊石頭扔到江河湖海之上,任何一個正常人也會知道,石頭會沉進水底,這也是常識之一。但在長白山區(qū),卻有一種石頭,丟在水上不下沉,穩(wěn)穩(wěn)漂浮水面之上,隨波逐流,仿佛一葉小舟。當(dāng)?shù)厝朔Q其為“江沫石”,正確稱謂“浮石”。
浮石是如何形成的呢?民間有種傳說:
很早以前,天池沒有水,長白山遍地是火,是個火焰山,整天煙氣騰騰,人鳥獸蟲,啥也沒有。天上有這么哥兒倆,哥哥叫玉柱,弟弟叫天柱,聽說長白山成為火焰山,草木不生,很是同情,向玉皇大帝請求下雨把火澆滅。玉皇大帝恩準(zhǔn)以后,下了三天三夜大雨,終于將火澆滅。長白山的火雖然滅了,但仍然又干又旱,沒有一點水。玉柱跟天柱說:“咱們在長白山山峰中間挖個井吧!”天柱同意了,兄弟倆不分白天黑夜挖到七七四十九天,只聽嗚嗚作響,突然,從井底躥出大火來。
哥兒倆迅速跳上峰頂,只見大火越燒越旺,也是急中生智,連忙往深井里填石頭。石頭丟進火中,也被火燒著了。哥兒倆不管那一套,還是一勁兒填石頭。填了七天七夜,才把大火壓滅。哥倆顧不上休息,繼續(xù)挖井。先把填進去的石頭挖出來,這些石頭被火燒得輕飄飄的,凈蜂窩眼兒。玉柱和天柱又挖了許多日子,終于挖出了水。水越漲越大,一直漲到山頂,順著山害口嘩嘩往外淌,那些被燒過的有蜂窩眼兒的石頭,漂在水面上,隨著水一起流走了。這哥倆挖的井,就是天池,這些被火燒過的石頭,就是江沫石——浮石。
這個傳說,與事實有些貼近之處。實際上浮石是長白山火山爆發(fā)后由巖漿凝結(jié)而成的海綿狀巖石。
浮石的主要性能是不導(dǎo)熱,根據(jù)這一特性,自然派上許多用場。
寧靜的林蔭道上,偶遇溫文儒雅的教授,碰撞風(fēng)采飛揚的青春,恍若與世隔絕... |
酒店是很多電影的重要場景,通常男女主角在里面發(fā)生最浪漫的故事,或者成為兇殺懸疑電影的重要證據(jù)場所... |
|||
墨爾本,是個奇妙的地方:一邊依偎著蔚藍(lán)的大海,一邊枕靠著滄桑的巖石;懸崖峭壁之間可以開辟出世界上最美麗的公路... |
空姐,很多人認(rèn)為是一份即輕松又令人羨慕的職業(yè)。其實空姐的工作卻是非常辛苦的。例如,遇到挑剔的乘客時,也必須要保持微笑等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