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公山是我國著名的游覽避暑勝地之一,有“青分楚豫、氣壓嵩衡”之美譽,歷史上與廬山、北戴河、莫干山并稱中國四大避暑勝地。早在一千四百年前的北魏時期,酈道元的《水經(jīng)注》就有文字記載,其后眾多名人騷客、達官顯貴、富商巨賈也來山游玩,文人們留下了大量的贊美詩篇。上世紀初,平漢鐵路通車以后,洋人蜂擁而至,二、三十年代達到鼎盛,經(jīng)過百余年的發(fā)展,現(xiàn)已成為供人們旅游度假的風景區(qū)。1978年國務(wù)院首批批準的對外開放的八大景區(qū)之一,1982年列入全國第一批44個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qū),成為集自然景觀為主、人文景觀為輔,兼有療養(yǎng)、避暑、旅游、觀光、科研、實習、自然生態(tài)保護價值的山岳型風景名勝。1988年被國務(wù)院批準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1996年被評為“河南省十佳旅游景區(qū)”,F(xiàn)成為“中國少兒手拉手活動營地”、“中國老年協(xié)會療養(yǎng)基地”和“中國文聯(lián)藝術(shù)家采風基地”。
雞公山位于河南省信陽市南38公里的豫鄂兩省交界處,雄踞于三關(guān)(武勝關(guān)、平靖關(guān)、九里關(guān))之間,南離武漢174公里,北距鄭州340公里。山腳下的武勝關(guān)是中國歷史上九大名關(guān)之一,它猶如一把石鎖,將大別山和桐柏山鎖扣成一體,形成江淮之間綿亙千里的天然屏障。戰(zhàn)略地位十分重要。主峰海拔811米,報曉峰海拔767.5米,風景區(qū)面積27平方公里,是我國南北天然分界線,素有“青分楚豫”之稱。
雞公山因其整個山勢宛如一只昂著展翅、引頸啼鳴的雄雞而得名。北魏《水經(jīng)注》"雞翅山",距今巳有一千四百余年。明朝雞公山和雞翅山并呼。清代易名雞公山,沿稱至今。
雞公山地處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地帶,雨量充沛,氣候濕潤。氣候特點是:冬長夏短,春秋相當。夏季氣候涼爽宜人,平均氣溫23.7攝氏度,最高氣溫32攝氏度。三伏盛夏,午前如春,午后如秋,夜如初冬。有"三伏炎熱人欲死,清涼到此頓疑仙"之美譽。
雞公山有獨具特色的自然景觀。“佛光、云海、霧淞、雨淞、霞光、異國花草、奇峰怪石、瀑布流泉”被稱為雞公山的八大自然景觀。雞公山海拔并不是很高,只有七、八百米,但地理位置獨特,兩邊峽谷深平,長年風生風息,雞公山有高山氣候,卻無高山反應(yīng),特別適宜療養(yǎng)避暑,對某些疾病如肺病、腳氣病、心臟病、氣管炎、高血壓都有特殊療效。再者有奇峰怪石,泉溪瀑布,珍花異草,山村田園和風韻殊異的樓臺亭榭等諸多因素構(gòu)成優(yōu)美的自然風景區(qū),雞公山長年又被云霧所籠罩,被譽為“云中公園”。雞公山盛夏無暑,氣候涼爽,夏季平均氣溫僅有23℃,同信陽市和“火爐”武漢溫差居然達到4—7℃,“午前如春,午后如秋,夜如初冬”,可謂“三伏炎蒸人欲死,清涼到此頓疑仙”。雞公山的奇峰怪石千姿百態(tài),嶙峋聳峙,造化精靈,房在石上建,樹在石旁生,草在石中長,花在石邊開,泉在石下流,皆具怪、巧、奇、美的特點,與其它自然景觀融為一體。雞公山四季景色,變幻動人,春夏秋冬,時移景異,神奇莫測。春天萬木爭 ,百花齊放,姹紫嫣紅,蜂飛蝶舞,生機勃勃。夏天,滿山蔥籠碧綠,氣候涼爽,云蒸霧繞,飄飄然猶如仙境。秋天,山嶺溝壑,紅葉片片,銀杏臘黃,金桂飄香,不是春光,勝似春光。冬天,銀裝素裹,冰棱高懸,藍天白雪,千樹萬樹梨花開,一片北國風光。雞公山東溝瀑布群是以水景為主體的風景長廊,全長約二十里,姿色天成,野趣極濃,乘坐空中索道可前往。古往今來,雞公山以其雄偉秀麗的景色和特定的地理環(huán)境,還招來了許多歷史名人,有明太祖朱元璋、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李自成,以及紅花女那富有傳奇的故事……,這些都給雞公山增添了許多美麗的色彩,也給雞公山蒙上神秘面紗。
河南是中華民族的主要發(fā)祥地之一,是我們的先民生活和創(chuàng)業(yè)的地方。歷史上先后有20多個朝代在這里建都,中國七大古都中:殷商古都安陽、九朝古都洛陽、七朝古都開封都位于河南境內(nèi),此外還有商丘、南陽、鄭州等國家級..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