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西安之前,我曾想武則天的墓應(yīng)該叫“武皇陵”,或者叫“則天陵”等,來到西安之后,我才知道自己的杜撰是多么的荒謬。原來,武則天死后并未單獨埋葬,而是和他的丈夫唐高宗李治合葬在乾陵。乾陵可是世界上唯一埋葬兩個不同朝代的兩個皇帝,而且又是夫婦皇帝的合葬墓。
禮拜天,攜幾位學(xué)友沐浴著涼爽的春風(fēng),享受著春天撒向三秦大地滿眼的綠色,一起游乾陵。據(jù)導(dǎo)游介紹說,在武則天執(zhí)政時期,曾開創(chuàng)殿試制度,親自考試貢士;令九品以上官和百姓自行薦舉;修《姓氏錄》,規(guī)定五品官都可升入士流;重視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勸農(nóng)桑,薄賦役。從這些方面來看,武則天作為一代女皇,在我國歷史上是有功于百姓,有功于社稷的,于是我們在心底對這位女皇驟然多出了許多崇敬之情。
乾陵位于西安市西北80公里的乾縣城北6公里處的梁山上。李治(公元628-683年)是李世民的第九子,公元650年登基,公元683年病死,第二年葬于乾陵。武則天(公元624-705年)是山西文水縣人,生于四川廣元,14歲時被李世民封為才人,公元655年被李治立為皇后,參與朝政,號“天后”與李治并稱“二圣”。她在先后廢掉親生兒子中宗、睿宗后,于公元 690年自稱圣神皇帝,改國號為周。公元705年病死在河南洛陽上陽宮,第二年5月,與李治合葬于乾陵。
此陵為何叫乾陵?據(jù)說因其位于長安的西北,居八卦中的乾位,故稱乾陵。乾陵是整個山頭為墳堆。從10公里外眺望此山,猶如一位披長發(fā)頭北足南仰面長臥的睡美人,而東西相峙的兩個土闕,恰似這位睡美人胸部隆起的一對乳房,當(dāng)?shù)匕傩辗Q這兩座土闕為“奶頭山”。
我們沿著新修的石臺階,由南向北拾級而上。首先看到的東西對稱的兩座土闕,這是乾陵的天然門戶。從兩闕間長約有1公里的坡形大道北進,兩側(cè)豎立著一對高大的六棱柱石華表,這是帝王陵墓的標(biāo)志。往前行,是兩座造型別致的飛馬石雕,馬身上長著卷云紋雙翼,似乎要騰空奔馳。緊接著是一對古代人稱“南方之神”的高浮雕朱雀。再北面是5對體格健壯的大石馬和10對高約3米的戴冠持劍的將軍石像。
穿過石刻群,在大道兩旁各有石碑一座。西側(cè)石碑是“述圣記碑”,是為了紀(jì)念李治的“功績”而立的,高6.3米,寬1.68米,重61.6噸,上有廡殿式頂蓋,下有線刻獸紋基座,中間為5段,共7節(jié),也稱“七節(jié)碑”。碑文約8000字,據(jù)說是由武則天撰寫,唐中宗李顯手書,筆畫全部用金鑲填,至今個別字的金印尚在。東側(cè)石碑便是馳名中外的“無字碑”,高6.3米,寬1.8 米,厚1.3米,重約98.8噸。碑額為八條螭首相交,兩側(cè)有線雕大龍云紋。初立時,因上面一字未刻,故名“無字碑”。此碑為何一字不留?歷來說法不一。導(dǎo)游介紹說,此碑的說法大概有四個版本,一是武則天認為自己“功績蓋世”,無法用文字描述;二是武則天認為自己的功過是非應(yīng)該由后人來評說;三是晚年臥病的武則天境況非常凄涼,情夫張昌宗兄弟被殺,她則被迫讓位于太子李顯,大唐國號的黃旗替換下了武周的紅旗,被她更換了名稱的衙門、官職、服色等又都恢復(fù)到 15年前的舊樣,她自造的“則天文字”統(tǒng)統(tǒng)被廢止。當(dāng)她彌留之際,床邊沒有皇室人員和大臣,甚至連她的三個親生兒女中李顯,相王李旦等都沒有與她最后訣別,所以她感到無法立言于世。這種說法聽來使人頗感凄涼。四是繼位的唐中宗李顯難定對武則天的稱謂,不知是稱皇帝還是稱母后,因此無法留下文字。這四種說法,哪種較為確切,或者有其他說法至今尚無定論,成了千古之謎。
在雙碑的緊北邊,保留著60座番酋的石立像,東邊31座,西邊29座,都是穿緊袖衣,束寬腰帶。這些石像據(jù)說在解放前頭部全部被毀掉,但仍能清楚地看出是西北邊隅各國的首領(lǐng)。這些邊隅各國首領(lǐng)與唐朝關(guān)系密切,埋葬高宗時,都來參加葬禮,武則天為此刻石記功。
這時,已經(jīng)來到陵園內(nèi)城的朱雀門,一對高大石獅蹲坐兩旁。雄偉高大的內(nèi)城墻遺址仍清晰可見。城內(nèi)正中的山峰,就是李治和武則天的合葬墓。乾陵的范圍很大,周圍達45公里,除山陵地域外,山下御道的兩面還有面積達29萬平方米的下宮,是當(dāng)年皇帝謁陵時的行宮。在乾陵的東面,分布著17座陪葬墓,分別是他們的公主和皇子的墳?zāi)埂?/p>
郭沫若老先生生前曾有個愿望,就是在他的有生之年把乾陵發(fā)掘出來,然而是受條件的限制或是其他原因,郭老先生終究未能如愿,這座陵墓至今保存得完好無損。
乾陵位于乾縣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帝武則天的合葬墓陵,墓因山為陵,氣勢雄偉壯觀。梁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高宗和武則天兩帝的合葬墓就在此峰中。南面兩峰較低,東西對峙,中間為司..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