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25-26日,我有幸參加了廈大致公黨總支的鯉魚溪、白水洋考察之旅,做王老師的助理。期間感觸很多,記下來與大家分享。
25日早7點一刻踏上了大巴。車上,帶隊的王老師封我為領(lǐng)隊“助理”,負(fù)責(zé)行程安全和藥品供給。旁邊的幾位老師不停地喊我“教授助理”、“王主委助理”,叫得我暈暈的,有點發(fā)飄。王老師真是細(xì)心,不管你是暈車、擦傷還是感冒、拉肚子,王老師的備用藥品一應(yīng)俱全,和這樣的周到細(xì)致之士一起旅行,放心、安心、省心以及舒心。
下午1點多終于到達(dá)寧德市,填飽肚子之后繼續(xù)駛往浦源村鯉魚溪。說到鯉魚溪,還有很多動人的故事。相傳南宋嘉定年間,鄭氏一支從河南遷到這里,飲用的是東洋溪的水,為了防止外人投毒,就在溪里放養(yǎng)了鯉魚。從此,鯉魚成了村民的“救命恩人”。族長鄭晉十公為使禁捕禁食鯉魚的村規(guī)得以嚴(yán)格貫徹,在鄭氏祠堂公開把捕殺了鯉魚的親孫子打得皮開肉綻,還自罰宴請全村人三天。從此,村民不再傷害鯉魚,這個村子也就成了人與魚和諧相處的典范。
鯉魚溪有一個很醒目的土丘,兩株參天大椿樹矗立其上,因為枝枝相擁,當(dāng)?shù)厝私o它們起了一個很動聽的名字——“鴛鴦樹”。走近一看,才發(fā)現(xiàn)其中一棵已經(jīng)被雷劈去了一半,剩下的一半與另一棵樹相互扶持,屹立不倒。兩樹幾百年來靜靜地看護(hù)著一個圓形墳?zāi)梗股喜紳M了青苔,墓的前方立著一塊石碑,上書“魚塚”二字,鯉魚溪里所有死去的魚都會葬在這里,這也是全國唯一的一座鯉魚之墓。碑前有個香案,用來寄托人們對逝去鯉魚的追思。導(dǎo)游介紹說,每年都有一場盛大的葬魚儀式,可惜我們沒有趕上。
來到鯉魚溪,人們常常感慨水的渾濁,他們更樂衷于清澈見底的溪水,更喜歡一覽無余的感覺。在我看來,渾濁的水才是最有情趣,最值得猜想的。魚兒的喜好并不是人類的喜好,它們應(yīng)該有屬于自己的空間,有人類看不到的隱私,而渾濁的溪水就是一道絕好的帷幕。有了帷幕,它們可以想見你就見你,不想見你就在水底過它們自己的甜蜜私生活。放心,游客大老遠(yuǎn)趕來,魚兒還是會盡地主之誼的,閉門不見哪是待客之道?只要你稍停片刻,就會有魚兒朝你游來,不管你手里有沒有食物,果真是“聞人聲而至,見人形而聚”。這時,如果你向溪中投上一小塊光餅,就會有成群的魚兒游過來爭搶食物,幾百尾色彩斑斕的鯉魚竟相覓食,但見彩鱗翻飛,錦鱗蜿蜒,場面之可愛令人不忍離去。溯流而上,我終于找到了一處可以接近水面的地方,輕輕地俯下身子,不一會魚兒就游過來了,我很想感受一下這溪里的魚兒是否真的如傳說中的那樣溫順如馴,任由游客撫摸,于是就把手放在水里,并示意同行的吳教授在我手邊灑些食物。太神奇了,魚兒一會就聚攏到我的手邊,真想抓住一條,細(xì)細(xì)地?fù)崦幌隆?我在這里可能已經(jīng)混淆了愛與占有的界限了,這也犯了我們生態(tài)人的大忌,枉費了老師的多年栽培,慚愧慚愧。)好在還沒等摸到它們,就被王老師及時制止了,不然就會鑄成大錯,阿彌陀佛!
吸引我的還有一塊用石頭鑲嵌的八卦圖形,它的特別之處在于陰陽相接的地方不是線條,而是一條條游動的鯉魚。可能在當(dāng)?shù)厝丝磥,鯉魚是獨立于陰陽之外又連接陰陽兩極的精靈。
鯉魚溪不僅以鯉魚著稱,還有它那古樸的建筑,純樸的民風(fēng)。來到這里,就像回到了童年:流淌的小溪,別具韻味的土建筑,悠閑地坐著拉家常的村民……很久沒看到這樣別具一格的土建筑了,一些游客在這里駐足良久,連一向行為低調(diào)不愿拍照的王老師,在我們的“慫恿”下,也欣然留影,足見它的魅力了吧。
來源:廈大生態(tài)文學(xué)團(tuán)隊的博客,未經(jīng)允許請勿轉(zhuǎn)載!
白水洋鴛鴦溪位于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境內(nèi),距福州170公里,寧德101公里,整個景區(qū)呈月牙形,總面積66平方公里,溪長36公里,分為白水洋、宜洋、劉公巖、太堡樓、鴛鴦湖五大景區(qū)。被譽為“奇特景觀”&ldquo..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