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山旅游小貼士
清源山風(fēng)景區(qū)門票價格(2006年)
清源山聯(lián)票:50元(包括千手巖、老君巖、賜恩巖)
千手巖門票:30元
老君巖門票:15元
賜恩巖門票:10元
清源山景區(qū)熱線:0595-2778623
泉州風(fēng)味小吃
泉州風(fēng)味小吃綜合體現(xiàn)了閩南小吃的特色,口味一般是以清淡酸甜為主。
特色菜:桂花蟹肉、珍珠蠔煎、通心河鰻、八珍芋泥、五香雞卷、糖醋荔肉等;
土特產(chǎn):石獅甜餜、安海捆蹄、東石蠔煎、衙口花生、安海吉紅糕、源和堂蜜餞等;
小吃有:菜餜、田螺肉碗糕、花生卷、肉粽、蠔煎、花生湯、面線糊、米糍、咸餡芋圓、土筍凍等。
清源山叩門記
西閣 2006/4
99年春節(jié)之際帶病兒到鼓浪嶼療養(yǎng)渡假,臨離開廈門之前有一天空閑,便乘的士到泉州一游。
泉州在廈門東面、在福州西面。出廈門走高速一個多小時就進入了泉州城。那時的泉州還是個小城,街道干凈寬闊,人車都不很多,沿街店鋪由于過春節(jié)而大多關(guān)門,因此顯得更加清冷。
然而,泉州可是歷史積淀頗為深厚的千年古城,又稱“鯉城”或“刺桐城”。依山面海的泉州灣內(nèi)擁有眾多天然良港,其中最著名的刺桐港在宋元鼎盛時期是蜚聲海外的貿(mào)易中心,遠比威尼斯繁華,被馬可波羅譽為“東方第一大港”,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明代鄭和寶船統(tǒng)率下的遠洋船隊,也是在這里揚帆啟航的。做為航標(biāo)的六勝塔至今依然高聳在泉州灣的金釵山上,默默注視著大海里往來穿梭的商船。
泉州有大批閩人移民南洋,成為海外華裔的重要祖籍地之一。而意大利、西班牙、印度、日本、波斯等海外百多國家的商人也不遠萬里來泉州淘金,同時帶來了各種宗教和異域文化,泉州以她博大的胸懷容納了他們,并使他們和諧共處。
千百年來,泉州的石刻默默記載了諸多宗教在泉州的興衰。象清源山上中國最大最古老的道教石刻“老君巖”;晉江東石南天寺的“西天三型佛教石雕”;伊斯蘭教“蓄刻墓石碑”;基督教的“也里可溫吳安哆呢嗯碑”和“安德列·佩魯賈基碑”;印度教保護神“毗濕努力雕像”以及世界僅存的草庵寺“摩尼光佛雕像”和“摩尼教經(jīng)文石刻”等等。
泉州特產(chǎn)諸如“德化瓷器”、“惠安石雕木雕”、“安溪烏龍茶”、“永春老醋”等等,更是國人盡知。
說到泉州,不得不提的還有琉球與中國的特殊關(guān)系。明代,泉州灣曾經(jīng)海禁,但特許泉州和琉球通商,由此兩地關(guān)系尤為密切。明帝朱元璋賜福建人三十六姓移民琉球,對琉球的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起了很大作用,F(xiàn)在日本仍保留著這三十六姓的族譜,證明了琉球和泉州的親緣關(guān)系。
作為當(dāng)時中國的一個附屬國,琉球王要由明朝冊封。從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至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的400多年間,共有25位使臣前去冊封琉球王。至今,琉球還有很多人主張回歸中國。
說到泉州,還有媽祖文化不能不說。宋朝時,沿海各地海民把媽祖奉為海神。北起丹東,南至廣州的重要港口都建有媽祖廟。通過華僑,媽祖信仰傳播到世界各地,可以說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媽祖廟。而大部份廟宇是由泉州分爐出去的,因而始建于八百多年前南宋時期的泉州天后宮,是中國八百多座天后宮中唯一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F(xiàn)在的媽祖已經(jīng)不僅僅是海民保護神,她更成了許多海外赤子思鄉(xiāng)情結(jié)難以割舍的一部份。
懷古的思緒尚未了結(jié),車子已經(jīng)開進刺桐賓館的院里。這是泉州一家三星級賓館,院內(nèi)園林景觀設(shè)計得很漂亮,大堂寬敞透亮,價格也不貴。安頓好之后,就步行到附近的“泉州海外交通史陳列館”參觀。
館內(nèi)有很多古船模型,正上小學(xué)的兒子看得很興奮、很仔細,增長了頗多見識。這里還有大量珍貴的文物,展示了古代刺桐港的興衰。
一個小時左右,參觀完“海交史館”,便回到賓館,在園子里陪小兒玩電動遙控小汽車,雖是冬季,可南方的陽光暖暖的,曬得很舒服,大病初愈的稚兒看來已經(jīng)康復(fù)了。
第二天吃過早餐,乘的士去泉州的清源山探訪天下第一的老子。
距泉州城區(qū)僅兩公里的清源山,自然景色秀麗,人文景觀繪萃,尤以山上泉眼多而別稱“泉山”;又因山高入云而稱“齊云山”;由于地處泉州市北郊又稱“北山”;山上有三個主峰亦稱“三臺山”。
據(jù)《泉州府志》記載,清源山最早開發(fā)于秦代,中興于唐代,宋元時期最為鼎盛,有“閩海蓬萊第一山”之美譽。經(jīng)過了歷代開發(fā),山上留下了大量文物古跡,最負盛名的是宋代老君造像,系全國最大的、藝術(shù)價值最高的道教石雕,由一整塊天然巖石雕刻而成,高5米, 風(fēng)霜雨露數(shù)百年,至今神態(tài)生動,一如往昔。
遍布九日山的祈風(fēng)石刻,是研究我國古代海外交通史和書法藝術(shù)的珍貴資料;唐武德年間,穆罕默德門徒三賢、四賢來泉州傳教,歿葬于靈山,稱伊斯蘭圣墓。其旁有鄭和第五次下西洋的“行香碑”,為我國海外交通的重要史跡。
車駛進清源山山門不遠,就看見老子安祥地坐在青山環(huán)繞的福地。跟老君合影后,就在附近閑逛。抬頭遙望清源山連綿起伏的群峰,幻想著奇趣天成的山石林泉,估摸著要想真正走進山里,游覽清源山的美景,探訪千年古跡,非一整天不可。
此次造訪清源,只能算是叩了叩山門,由于稚兒剛剛病愈,不敢冒然進山,圍著老君轉(zhuǎn)悠了一會兒,就驅(qū)車回廈門了。清源山給我留下了一個遙遠的遺憾和一個翠綠的留戀。
再見了——老君!
清源山位于泉州北郊,故俗稱北山;又因峰巒之間常有云霞繚繞,亦稱齊云山,主景區(qū)距泉州城市區(qū)3公里。主峰海拔498米,與泉州市山城相依,相互輝映,猶如名城泉州的一顆璀璨明珠,閃爍著耀眼的光芒,吸引了眾多的海外..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