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所藏的佛經、佛像雕板13375塊,馳名國內外。過去由福州佛學書局承印,在國內及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流通。1929年,日本佛教學者常盤大定博士來考察佛教史跡時,稱涌泉寺為“中國的第一法窟”,對這里的藏經、藏版作了一個多月的調查。
涌泉寺還保存著唐代以后的陶瓷器,明清書畫、佛像和法器,宋代陶制觀世音佛像、白玉石佛像,泰國的銅鐘和緬甸、印度等國的貝葉經等文物。香積廚里還保存著四口鋼鐵合鑄的巨鍋,已有900多年的歷史,其中最大的一口直徑1.67米,深0.8米,可一次煮米五百斤,供千人食用。
鼓山涌泉寺的名人題句甚多,在鼓山摩崖題刻最集中的靈源洞至聽水齋沿途,布滿宋元明清題詠300多處,有相傳朱熹所書的“壽”字,高達4米,是福建省最大的古代石刻。這些題刻,薈集篆、隸、草等書法精華,是研究鼓山歷史和書法藝術的珍貴資料。
1981年春節(jié),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視察涌泉寺,題詩云:
撐柱南天是此山,梵宮氣象罕能班;
何當盡遣浮云去,滿目清華照世間。
甘徹中邊泉涌地,音聞上下石喧空。
千年澗壁恒沙偈,都在當時一喝中。
白云深處見青天,凜凜宗風三百年。
昔日為霖今普雨,看教此土盡莊嚴。
齋堂辭歲又迎春,悟得同時換舊新。
為勸禪師常住世,千燈盞盞付來人。
1994年11月21日至23日,福建省佛教協會在福州舉行為期3天的第六屆全省代表會議,來自省內9個地區(qū)53個縣(市)的佛教四眾代表129人出席了會議。
會議期間,全體代表認真審議了傳常法師所作的工作報告、妙果法師所作的關于修改省佛協章程的報告;并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各抒己見,達成共識,一致通過了新的《福建省佛教協會章程》與會議決議。
會議期間,經過充分的醞釀協商,選舉產生了福建省佛教協會第六屆理事會理事78人、常務理事31人;選舉界詮法師為會長、傳常法師等7人為副會長、界詮法師兼秘書長;禮聘圓拙、妙湛兩位老法師為名譽會長、慧瑛法師等10人為顧問。1996年7月27日,福州鼓山涌泉寺隆重舉行普法方丈晉山升座儀式。是日細雨蒙蒙,塵埃盡凈,石鼓名山更饒詩情畫意。海內外諸山長老、四眾弟子五千余人參加了這一盛會。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明旸法師為普法法師送座,福建省佛協會長界詮法師、副會長傳常法師前來致賀。
中國佛教協會發(fā)來賀電:“祝愿法師登獅子座,作獅子吼,率眾行愿,加強管理,增進道風,愛國愛教,護國利民,為教增光!迸_灣佛教界祝賀訪問團團長凈良法師撰聯祝賀:“普放光明十方界,法流震旦兩岸同。”
1996年入夏以來,罕見的洪澇災害給我國湖南、湖北、江西、貴州、安徽等省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嚴重的損失。緊接著由于第七、八號強臺風的襲擊,福建省寧德、龍巖地區(qū)同樣損失慘重。
在福建省宗教事務局指導下,福建省佛協全力以赴地開展了賑災活動,成立了賑災捐贈小組,傳常法師擔任小組長。由于深入宣傳、廣泛發(fā)動,福建省廣大佛教徒紛紛響應。截至9月25日止,據不完全統計,福建省佛教界募集的賑災款達684820元,衣服3977件、棉被100床。
在賑災活動中,還涌出現許多感人的事跡。福建省佛教協會領導親赴第一線,親切慰問災區(qū)人民。省佛協副會長傳常法師不辭辛苦,先后于8月21日19月15日兩次送款送到災情嚴重的寧德、長汀等處,了解災區(qū)人民的困難,幫助他們盡快地重建家園。省佛協副秘書長、福州鼓山涌泉寺方丈晉法法師也隨福建省宗教事務局邱林華局長到龍巖、永定等處,看望災區(qū)人民,并向他們捐款。省佛協、各大叢林率先出榜樣。福建省佛教協會(含佛教教育基金委員會)先后捐款22.5萬元,福州鼓山涌泉寺捐款13萬元,怡山西禪寺捐款3萬元,廈門南普陀寺(含慈善基金會)捐款3.5萬元,同安梵天寺捐款3.2萬元,泉州市佛教界捐款8萬元。
鼓山涌泉寺為“閩剎之冠”,又是全國重點寺廟之一。寺建在海拔455米的山腰,前為香爐峰,后倚白云峰,有“進山不見寺,進寺不見山”的奇特建筑格局。相傳它的舊址為“華嚴寺”。唐建中四年(783年),有龍居靈源洞,從事裴胄認為“神物所蟠,宜寺以鎮(zhèn)之”,請高僧靈嶠人山誅茅設臺念《華嚴經》,從此龍不為害。五代后梁開平二年(908年),閩王王審知延請國師神晏主持修建新寺,寺成之后賜名“國師館”。因天王殿前有羅漢泉,后梁乾化五年(915年),改名為鼓山白云峰涌泉禪院。明永樂五年(1407年)稱涌泉寺。永樂六年(14O8年)和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寺兩次毀于火。萬歷、天啟間相繼修復。清順治初僧元賢又主持重修。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皇帝頒賜的御書“涌泉寺”泥金匾額至今仍高懸于天王殿寺門之上。
涌泉寺占地約1.7公頃,仍保持著明清的建筑風格。寺依山偎谷,檻廊連綴,25座大小殿堂簇擁著大雄寶殿。大雄寶殿巨柱聳立,飛檐凌空,雄偉輝煌。殿內釋迦牟尼三世佛不著梵服,只披漢裝,端坐其中;兩旁十八羅漢神態(tài)各異,“法相莊嚴”。在大殿后側,有尊重約1.15噸的“三圣像”。像前有一張桑絲木制成的長桌,據說歷經多次火劫,至今仍完好如初,被稱為鎮(zhèn)寺之寶。大殿內外有許多楹聯佳句,如: “座上白云多,正丹鳳浴時,蒼龍臥后;眼中滄海小,看七鯤東去,五虎南來!钡,為古寺歷史和環(huán)境的生動寫照。
大雄寶殿和圓通寶殿的天花板上彩繪艷麗奪目。其中,大雄寶殿有清光緒十三年(1882年)繪制的各種祥龍圖案129塊,丹頂鶴圖案 86塊,另有麒麟、白馬、象、猿等圖案27塊。圓通寶殿有清光緒十三年(1882年)繪制的故事彩繪75幅。此外,還有清臺灣知府慶保和福州將軍慶霖兩兄弟同獻的巨匾“寶珞尊嚴”。殿中還保藏著幾十部明版錦裝的《大方廣佛華嚴經》及明清的佛像、花瓶等。在大雄寶殿前兩側的鐘、鼓樓上懸掛有古鐘、鼓,其中重約2噸的金剛般若鐘上鑄有6372字金剛經,至今有300多年了。
在圓通寶殿西側有圣箭堂,俗稱“方文”室。院中栽有兩雌一雄的鐵樹,開花時黃色大如絨球。據說鐵樹分別為閩王王審知和首任住持神晏手植。
涌泉寺曾為中國寺院的一所重要經書出版機構,現在仍保留有明末清初及近代的各種雕板2萬多塊。此外在藏經殿中還藏有許多國內少見的佛學孤本、手抄本,如元刊本《延佑藏》76卷,據說內50卷為公元1315年的建陽“麻沙版”,最為珍貴。清康熙、乾隆時收藏的“賜御藏”12櫥以及《明朝南藏》、《明朝北藏》、《清朝梵本》、《書本藏》、《日敘本藏》等經書9000多部也皆為珍寶。1925年, 弘一法師“倡緣印布”鼓山涌泉寺住持道濡著作《大方廣佛華嚴經疏論纂要》。他曾寫序稱贊涌泉寺為“庋藏佛典古板之寶窟!
鼓山涌泉寺最盛時,僧人曾達1500多人,F在香積廚仍保留有4口巨鍋,為宋景佑年所制,距今有960多年。其中最大一口,一次可裝水20擔、下米5擔,真可謂是“千口之鍋”,養(yǎng)千人之眾。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