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這次去洛陽,也還是匆匆而過,不過洛陽在我心目中卻是詩一般的美好.希望以后還能故地重游,看牡丹盛放的情景,也看許多被我忽略了的風(fēng)景.
說回洛陽,從小我對洛陽就懷著莫名的好感,因為最愛的一句詩這樣說: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而且因為姑姥姥家在洛陽,所以對那兒一直有種向往.97年從西安到洛陽,完全是走馬觀花,印象里只有微微含笑的盧舍那大佛和白馬,而這一次是真的很想仔細(xì)看看洛陽.
洛陽的氣候相當(dāng)熱,而且實在有點干燥,牡丹在四月便已凋謝,還真是人間四月芳菲盡呢, 城里大都是現(xiàn)代建筑,無甚出奇之處,許是過節(jié)的緣故吧,感覺這里的生活節(jié)奏不快,路上行人都漫步而行,意態(tài)悠然.
不知道歷朝歷代的皇帝選定都城的標(biāo)準(zhǔn)是什么,不過我想但凡能做都城的,一定有其獨到之處,洛陽的輝煌似乎早已成為了過去,大約在宋朝以后,它就日漸沒落了. 這個城市有厚重的歷史,不過生活在此間的人們似乎都毫不在意,假如沒有龍門石窟默默見證著歷史,那么洛陽就和所有的中等城市一樣平凡無奇.
如今在街上信步而行,幾乎完全感覺不到昔日十三朝古都的霸氣,同樣都是都城,它沒有西安那樣雄渾壯美的城墻,也沒有北京那樣的城中皇城,只在城中的便道上鋪著一種暗紅色的磚,那磚上有牡丹圖案,好像默默提醒著人們這里是牡丹之國.
倒是不經(jīng)意中看到繁華的街面上有座紅頂小房,樣子典雅古舊,像是舊物,再看屋外面有塊石碑,碑是03年立的,上頭寫著吳佩孚點兵處,原來這家伙也在洛陽呆過.想來洛陽也是兵家必爭之地,遙想當(dāng)年軍閥逐鹿中原,老吳在這里點兵的場面,如今都成歷史了.
往舅舅家走的路上有段河渠,據(jù)說下面就是古城的城墻,有次挖溝挖出來一些很厚實的城磚呢,當(dāng)時聽得我真想就地置辦個產(chǎn)業(yè),哇賽,這地方遍地都是寶貝啊,挖出一塊兒我就發(fā)財了,哈哈..
我喜歡洛陽,沒那么喧囂,也沒那么浮躁, 空氣中似乎有股閑適的味道,在我心里,一個城市有河,是最理想不過的,因為有了那一彎水流,平白的就添了幾分靈氣,再度重游洛陽,愛的還是龍門石窟邊上那條河,雖然河水一點也不清澈,可看水波悠然流動,再回頭看看慈祥仁愛的眾佛,那感覺真的很特別.老實說,龍門石窟保存得不如大同的云崗石窟完好,許多佛像不是缺頭,就是缺胳膊斷腿,但是就因為有了這水,石佛也沒那么寂寞,感覺彷佛多了幾分江南的靈秀之氣.
去龍門石窟那天,人極多,不過平地之上,人卻不多,大家都爬上臺階,去看那些依山而鑿的佛.因為來過一次,我懶得在半山里的人形長蛇陣?yán)锞徛靶?于是就坐在路邊看平地的佛.
有一個佛洞,好像是李淵的一個妃子為其子祈福所建的,一對大佛旁邊圍繞著許多小佛,上下分為數(shù)層,似乎講述的是一個完整的故事,有欄桿擋著,再加上洞里黑漆漆的,也看不大清.據(jù)說李淵的皇后,也就是李世民她娘親當(dāng)年醋勁很大,想必李淵那寵妃在宮里也沒少受氣,既便一個母親再怎么苦,她的愿望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一切都好,所以就有了今天這個佛洞.
還有一個小佛,頭上籠罩著好幾層,除了有光環(huán),還有一種類似火焰的物事,最外層似乎是幾個飛天,衣袂飄飄,令人望而欲飛.那佛神情莊嚴(yán),右手平放在膝蓋上,左手被人砍去了,不過幸而手腕還在,看那手腕的姿勢,應(yīng)該是做拈花的姿勢,一下子想起拈花,這人起什么名字不好,非要叫與佛有關(guān)的名字?
四處亂瞧,看到有個十來歲的小孩在學(xué)那佛的手勢,不過她比劃的正好相反,不禁心頭暗笑.
看佛的時候,忽聞鐘聲,清悠悅耳,轉(zhuǎn)頭尋那聲音的出處,是河對岸半山的一座建筑,舅媽說那是香山寺,以前蔣介石也曾經(jīng)來過,還修了極豪華的別墅,看那廟宇掩映在綠樹叢中的樣子,倒有幾分和佛香閣相似.
最后到了最著名的盧舍那大佛,我還是坐在路邊歇腳,說來也奇,從我坐的位置,剛好可以看到大佛的臉,準(zhǔn)確的說是武則天的臉,據(jù)說這佛是當(dāng)年武則天捐了兩萬兩銀子,讓工匠照著自己的樣貌雕鑿而成的.如果傳說屬實,我就要嚴(yán)重懷疑李治的審美觀點了,因為這佛的樣子實在夠不上美,方臉,不過眼睛卻很邪門,好像目光是向下的,我總覺得她的眼波流動,且一直在盯著我看,盯的我好不自在,于是站起身來,這時節(jié)鐘聲裊裊,不絕于耳,不知是不是也和白馬寺一樣,十塊錢敲三下呢?
順著河上的大橋走到對岸,有個觀景臺,正對著盧舍那大佛,而且能看到整個石窟的全景,我心里的感覺只剩下兩個字:敬畏.盧舍那是佛教中光明普照的意思,隔著河看,她依然那么淡淡的笑著,目光竟然直射而來,不過因為距離的關(guān)系,感覺她的目光溫柔了許多.日光照在佛像上頭,好像為其籠上了一層光環(huán).
這石窟歷經(jīng)各朝各代的開鑿,從北魏開始到明朝有500年,當(dāng)初大家都掙扎著想留下點什么,不過誰都無法抗拒時間的存在,如今工匠不在了,捐銀子的也不在了,只有這些佛,一如既往的在河邊靜默著,或許再過千年之后,他們還在,只是河邊拍照贊嘆的我們也早不在.
走到香山寺,沒進去,因為要爬山, 前面的白園(也就是白居易的墓穴所在地)雖然近在咫尺,也沒去,有點遺憾,不過想想白居易以前就在這條路上散步,他詩里不是說:晚來天氣好,散步中門前嘛,能和他看同樣的風(fēng)景,走同一條路,也就知足了.
總要留些念想,也好下次再來.
雞冠洞被譽為“北國第一洞”。時值盛夏,雞冠山遍披綠錦、滿目蒼翠。當(dāng)我們登上318級石階,站在幽深靜謐的雞冠洞口時,無不大汗淋漓。而入得洞內(nèi),迎面撲來的習(xí)習(xí)涼風(fēng)令人神清氣爽、暑熱頓消。待置身色彩..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