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溪公園
貴陽市南郊,溯南明河上行約十七公里,就是著名的花溪風(fēng)景區(qū);ㄏ盎ㄘ罾小,與仡佬族曾在此居住有關(guān)。明崇禎十一年(公元1638年),徐霞客由貴陽前往長順,在《黔游日記》中,對花溪流經(jīng)的地方有五次記載,可惜失之太略。據(jù)傳到了清代嘉慶、道光年間,當(dāng)?shù)匕貤钫訋熤芸,六十五年中,接連有五人科舉高中。周家喜地方靈秀,于是先后在麟山建樓,龜山筑閣,蛇山種柏,綴以雙亭,并在河中疊石為壩,潴水為潭,疏淺渚為洲,修隙地為嶼。
周奎長子周石藩還修一庭完,名“借花草堂”。從此,花溪山水初露光彩。1938年至1939年,貴筑縣長劉劍魂將放鶴洲一段辟為風(fēng)景區(qū),并改“花仡佬”之名為“花溪”。1940年,貴州省政府又在此基礎(chǔ)上建“中正公園”,即現(xiàn)在的花溪公園。
花溪公園在布局上的特點是四山夾一水、一水帶四山,山環(huán)水繞,相依相存,相得益彰。四山即麟山、蛇山、龜山和鳳山,麟、蛇據(jù)北岸,龜、鳳峙南岸。麟山最高,矗立峭立。山頂獨石嶙峋,若麟角,麟山以此得名。登上山頂倚天亭,縱目下瞰,全園都在眼中,花圃農(nóng)田,朱橋碧水碧水,樓臺亭榭,賓館別墅,綠樹紛墻,歷歷如繪。尤其是放鶴洲上,小汀三五,草長煙生,流水回環(huán),曲橋多姿,各盡其妙。龜山如壽龜匍匐園中,山勢西來,流水東去。山上的疏林茂草中筑一閣,供游人鬧中取靜,品茗對弈。蛇山舞麟前,鳳山立龜后,各得其所。
花溪水奇妙變幻,生趣盎然。從花溪大橋至放鶴洲前,水勢平穩(wěn),天光云影、樹態(tài)花姿,紋絲不紊。放鴿橋到放鶴洲,清流被河床上雜陳的石礁牽引,時分時合,悠然回環(huán)。一道天然巖嶂從東南向西北隆起,將河水折成兩疊。瀑流之上,有石磴百余,露出水面,蜿蜒如龍脊,供人來往。放鶴洲上,是一泓平靜的深潭,接著就到了壩上橋。壩上橋連接龜、蛇二山。橋的一面瀑流奔騰,飛珠濺玉;另一面積水淵深,沉沉如靜。動與靜、有聲與無聲,融為一體。
花圃中,生長著近千種名花異卉。形形色色,儀態(tài)萬方;ㄏ獌砂兜暮噙_二百余種,有一種叫云南麗蛺蝶,飛翔時藍光閃現(xiàn);一種天藍紋紫蝶,翅翼金光耀眼。濃郁的民俗文化,使花溪自然風(fēng)光更富魅力。周圍布依村寨依山傍水,苗族村寨踞山臨谷。他們語言各異、服飾紛呈;有跳花、跳洞、跳場,過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節(jié)慶活動;他們吹蘆苼、奏嗩吶、唱山歌、觀斗牛。整個花溪籠罩在民族文化的氛圍之中。
花溪公園,山嶺玲瓏小巧、錯落有致;溪水純凈澄碧、曲折善變;花木繁茂蔥籠,秀拔多姿;橋榭亭閣,各具特色,以少勝多。這種種景物渾然一體,天衣無縫,它的韻致,全在蕭疏自然,一派清新的野趣。
花溪是貴陽有名的風(fēng)景區(qū),位于貴陽市西南17公里處;ㄏㄘ罾,是一個漢、苗、布依、仡佬等民族雜居的地方,仡佬族婦女喜歡美麗花哨的服飾,于是就以民族命名了。南明河自廣順流入貴陽,其龍山峽至濟番橋一段,..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