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江里碉樓群
開平碉樓當年的繁華處在今日巨大的斷裂期里,而吸引我們的,恰是它們在巨大原野里突兀拔起的孤獨狀態(tài),在小國寡民的村莊里,雞鴨環(huán)繞的平庸里,讓人產(chǎn)生一種的超現(xiàn)實感。
在一個薄霧清晨,我們登上了廣州去開平的班車。穿越江河池塘、村野丘陵,駛向處珠江三角洲西南部,距廣州市 110 公里的地方。一進開平,迎面而來的是一條波光粼粼的大江。開平人臨水而居,水路四通發(fā)達,可直接入海,至香港,乃至歐美各國。在這個目前居住人口不過 68 萬的地方,旅居海外的華僑卻有 75萬人,分布在 68個國家和地區(qū)。不到7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現(xiàn)在還矗立著1800多座建立于清末、民國時代的碉樓。它們和身邊那些現(xiàn)代的方方正正的民居交織在一起,便如同在廣州打扮入時的人潮中,行走著幾位穿中式長衫、戴西式?jīng)雒钡睦险摺?/p>
特立獨行的開平碉樓
碉樓并非開平特有,而開平碉樓卻絕對與眾不同。
早在漢代,中原出現(xiàn)的望樓,就是具有警戒、避難、儲物等功能的一種碉樓。事實上,中國各地的碉樓絕大部分是與院落連在一起,作為一個整體防御體系,叫做碉樓民居,也就是《蜀中廣記-風俗記》所載的“碉巢”!逗鬂h書-南蠻西南夷列傳》中記載著四川羌族“依山居止,累石為室,高者至十余丈,為‘邛籠’”,這“邛籠”也是碉樓的一種。位于拉薩的布達拉宮也可視為碉房中的巨制。
開平碉樓獨特之處在于它幾乎是毫無規(guī)則的中西合璧。碉樓的下面完全是碉堡造型,四方的筆直的扶搖而上。而在筆直的簡約之上,才是繁復的造型。像一棵有著頑強生命力的植物,在超越周圍的陰霾之后,再釋放樹冠。就是在這個“冠”上,巴羅克式的、羅馬式的、哥特式的、拜占庭的種種風格爭奇斗艷。
開平碉樓絕大多數(shù)是單體建筑,不與院落相連,腳下便是田野或者荒地了。然而說起碉樓,卻不能不提幾乎與之相伴而行的“廬”。當?shù)厝朔Q中西合璧的別墅為廬。廬通常是兩三層高,帶有院落,也有不同程度的防御功能。碉樓主人通常還會在村子里擁有一個廬,比較安全的時候,全家人會住在廬里。然而碉樓里也是吃喝用度一應俱全。水給開平帶來繁盛也帶來災難,年年臺風登陸、洪水泛濫,總有幾個月或者半年時間,人們要躲到碉樓里避水。這也是很多碉樓每層都設有廚房的原因,淹了下面幾層,上面仍舊能開火。僑鄉(xiāng)人民的富裕也引來了沿海的海盜和周邊的土匪,上世紀20年代后期正值最動亂的時候,匪患成災。碉樓是對抗匪患的強大武器,《開平縣志》卷二十三寫道:“非此則牛豬谷米不能保存,婦人孺子不能安睡,故合數(shù)家或數(shù)十家建一樓”。在僑民榮歸故里之后,一家人斥巨資造一碉樓又是炫耀財富的方式。
江門市,約形成于14世紀元末明初,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是五邑地區(qū)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全國著名僑鄉(xiāng)的首府。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