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報記者 陳鏇 實習(xí)生 梁小燕
廣州人都知道黃埔軍校在黃埔區(qū),卻不知道真正的黃埔村不在黃埔區(qū),而在海珠區(qū)。
和其他“城中村”不同,這里的古屋、古廟、古港、古巷一派恬靜,即便琶洲經(jīng)濟圈拉近了與都市的距離,外面的紛擾似乎仍與這里無關(guān)。來到這里,你會明白,什么叫“日子慢慢過”。
胡氏宗祠
古港小市集
老街巷里“聽古”
說到古村落,離不開古跡之說。曾經(jīng)作為清朝唯一對外開放的口岸,歷經(jīng)百年的黃埔村里,散落著許多先人留下的宗祠、廟宇。不過由于歷史的造化,殘存下來的古跡已屈指可數(shù),玉虛宮、日本樓、主山馮氏公祠、胡氏宗祠成為歷史的“代言人”。
由于還沒有開發(fā)成旅游點,這里找不到相關(guān)的示意圖。踏上光滑的青石板路,需憑直覺在村中游蕩。除了滿眼古色古香的清代嶺南建筑外,如果不細心,許多故事就會與你擦肩而過。
村北入口,鳳凰古樹下的玉虛宮,明明是個道觀,卻被叫做“北帝廟”。它供奉的是哪路神圣?網(wǎng)路上的答案有很多,最好親自問問村中老人。或許他的答案也不是最準確的,但坐在老街巷里“聽古”,感覺就會很奇妙。胡氏宗祠里有一位健談的胡老伯,文化程度不高,只念了三年小學(xué),卻喜歡談古論今、與人拉家常,不經(jīng)意間就會告訴你許多典故和傳說。
順便說一句,村中有個隨時免費開放的陳列館,院子里有幅壁畫,畫的是黃埔古港的繁榮景象,二樓還有圖片和文字,介紹黃埔村的歷史、名人、景觀等,喜歡懷舊的人一定要去看看。
●不可錯過的歷史風(fēng)景
日本樓
在黃埔村惇慵街8號,有一座東洋風(fēng)格的小樓,當?shù)厝税堰@座樓叫“日本樓”,這也是黃埔村中保存最完好的奇特建筑。據(jù)說,兩代主人娶的都是日本女人,其中一位還是天皇的侄女。日本人殺進村時,日本女人拿出了天皇的寶劍,村中百姓由此逃過一劫。這座小樓因此成為黃埔村獨特的景觀。
老碼頭藏美味
原稱“醬園碼頭”的黃埔古港,曾經(jīng)受到清政府的“寵幸”,17世紀以來,見證了廣州“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除了“哥德堡號”,美國的“中國皇后號”、俄羅斯的“希望號”和“涅瓦號”、澳大利亞的“哈斯丁號”等外國商船都曾在此停泊過。
沒落的老碼頭,如今已成為村民的渡口、日常生活的小市集。
這是一個不像廣州的地方。綠樹成蔭的馬路兩旁,當?shù)厝说男偱懦梢涣,香蕉、石榴、木瓜、黃皮、蔬菜等既新鮮又便宜。有人說,到黃埔古港,與其說是游玩,不如說只為吃上一碗艇仔粥、姜撞奶,再將新鮮蔬果打包回家。
事實上,到這里吹吹風(fēng)、發(fā)發(fā)呆的人不在少數(shù)。除了坐在碼頭的榕樹下看小船在珠江的河道上穿梭,浪漫的人,一定不要錯過舊屋村里的小小咖啡館RUI。
這是一家美院學(xué)生開的小店,門口釘滿形形色色的手繪木牌,稚氣盎然。室內(nèi)四壁被主人繪上各色圖案,連天花都被畫成近似蒙哥馬利墻的式樣。
最可愛的是兼做收銀臺的吧臺,后墻上,貼著一張大紅貼紙,上書5個字:姜太公在此!
廣州秦漢時就是繁榮都會,漢唐以來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fā)港,清朝閉關(guān)鎖國時是中國唯一對外開放的港口,也是中國最早對外的通商口岸。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