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江風(fēng)景
烏江是穿越中國中部一條壯麗的長河,源于貴州高原,自西南向東北奔騰于大婁山系和武陵山脈之間,長度超過1000公里。它流經(jīng)渝、黔46個縣、市,至涪陵注入長江。源頭豐富的降雨給烏江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千萬年的奔流在石灰?guī)r峰叢中切割出巍峨雄奇的深谷。
貴州銅仁沿河縣是烏江的上游,這里遠離貴陽,位于湖南、重慶和貴州的交界。盡管長久以來就是烏江水道航運的重要驛站,但是地處偏遠,山高路險,使得這片土地就像養(yǎng)在深閨的佳麗,久聞盛名而不知其淑容。
烏江上游的科考探險考察隊以英國國家洞穴協(xié)會和歐洲洞穴基金會成員為主,有歐洲洞穴基金會主席杰德·坎皮恩,還有來自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xué)的阿瑟·克拉克博士,很多人已經(jīng)是數(shù)次來到中國探險,而兩名隊長杰德和布魯斯早就是中國探險界的老朋友了,廣西樂業(yè)大石圍、鳳山江洲地下長廊、重慶天坑地縫的探索開發(fā)都有他們的參與。而我也將第四次與他們一起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從白紙到“密密麻麻”
那天的天氣非常好,晴空萬里,縣旅游局安排我們先行考察烏江黎芝峽段的洞穴。坐在16米長的鐵皮平底馬達游船沿烏江而下,山清水秀,微風(fēng)拂面,兩側(cè)群峰漸行靠攏,把清澈的江水集中在幽深的峽谷中,如鏡的江面上慢慢展開奇峰翠嶂的巨幅畫軸。河邊的灘涂上成群棲息著白鷺、灰鷺,不時有蒼鷹從頭頂飛過,還有錦雞在崖岸的樹叢里飛騰,一幅充滿生機的原始美。
進入峽谷不遠,就到了第一站目的地——洞口在高出江面50米懸崖上的珍珠洞。附近村莊里一位老人專程來給我們做向?qū),我正暗自?dān)心這位年紀60多歲的老人能否勝任,他已經(jīng)輕巧地去錨船、搭板了。跟著他爬上嶙峋的崖岸,穿過一片沒膝的雜草坡,直到一片4米高的直壁前,老人早已沿著事先搭好的歪歪扭扭的木梯爬上崖頂。待我搖搖晃晃地爬上梯頂一看,頓時嚇了一跳:梯頂只用一根筷子粗的尼龍繩系在一棵搟面杖粗的小樹上,趕緊兩下爬上崖頂,再看看繩子和連接等仍然完好,才招呼其他人跟進。往前30米就到了珍珠洞方形的洞口,洞口大廳有10多米寬,若干石筍、石柱和石簾隱在暗處。里面的通道口已經(jīng)用磚封了起來,老人解釋這是為了保護洞內(nèi)的鐘乳石,避免被盜采。鉆過去,沒走太遠,腳下出現(xiàn)了一個4米高的陡坎,老人已經(jīng)沿著坎邊攀了下去。因為沒有準備繩鎖,隊長布魯斯提議到此為止,在珍珠洞留下一個待解之謎。
尋覓美麗的溶洞
后來的8名探險隊員中有一名專業(yè)的攝影師,已經(jīng)67歲了,頭發(fā)胡子都已花白,戴一副厚厚的老花鏡,腳關(guān)節(jié)也有病痛,但照樣繼續(xù)在地下世界追尋自己的理想,每天跟著隊伍早出晚歸,上山下水。他們到達沿河后的第一次出行,目的地就是珍珠洞。從之前止步的陡坎開始,進去不遠就發(fā)現(xiàn)一個大廳,地面盡是漫水狀的流石沉積,再走有一小片石筍,之后洞道就變成豎向的交錯窄縫,兩手張開就能撐到巖壁。洞道上盡是豎井,井下40米即到達水面,下部的空間更為狹窄,體格偏壯的格拉漢姆從打好的線路用SRT(單繩上升和下降技術(shù))下去探路,無法活動回轉(zhuǎn),差點卡在下面。也許有更多的驚喜還在后面,但是人過不去,我們也只能放棄。隊伍轉(zhuǎn)戰(zhàn)山腳的穿洞,烏江山峽的壯美給了我們很大的信心,期待能找到美麗的溶洞。
沿著陷坑的矮邊,有一條窄窄的水平山道通往穿洞內(nèi)里,迎面只看到50米高的洞口和堆積如山的崩塌石堆,暗河從石塊“山”的右邊流出,在石坡上跌成瀑布,匯入連通烏江的坑底水潭。山石崩塌,要比登山時遇到雪崩更難以幸存,所幸它發(fā)生的概率很小。所以,盡管當(dāng)?shù)匾呀?jīng)連續(xù)降雨6天,面對湍急沒膝的河水,我們并沒有止步。
貴州省是中國西南地區(qū)的三大省份組成部分之一,省會貴陽市,簡稱“黔”和“貴”,是一個秀麗古樸、氣候宜人、風(fēng)景如畫的地區(qū)。貴州省東鄰湖南盛南接廣西自治區(qū)、西南毗鄰云南盛西北與四川省接壤..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