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昭寺→次巴拉康→北方三佑寺→下密院→木如寺→崗巴夏→倉姑寺→南方三佑怙殿→繞賽參康→山南敏珠林寺嘛呢拉康→強巴拉康→木如寧巴→墨竹工卡羊日崗寺駐拉薩分寺奴日松貢布→丹結林寺→策默林寺→錫德林寺→功德林寺
這是一張拉薩城中的轉經(jīng)線路圖,釋迦牟尼的信徒們捧著酥油或青稞,一站接著一站,在每座煨桑爐前燒香,給每盞燈添加酥油,虔誠地膜拜,行走,就像走在自家的佛堂里一樣。轉完線路圖上的寺廟大概要3個多小時,而且基本不花門票。
在八廓街,民居與寺廟交錯,院內有寺廟,寺廟內有民居。居民與喇嘛,晨鐘與暮鼓,炊煙與桑煙……一切完美融合,和諧自在,這就是拉薩凈土17站的特色。
第一站 小昭寺
唐蕃聯(lián)姻的永恒紀念
小昭寺外是一條繁華的商業(yè)街,服裝、糌粑、茶葉、影碟、牦牛肉……琳瑯滿目,應有盡有。在涌動的人流里,小昭寺像一位羞澀的姑娘,藏匿在裊裊的桑煙里。
小昭寺,藏語稱為“甲達繞木切”,始建于公元7世紀40年代(吐蕃松贊干布時期)。公元641年,唐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聯(lián)姻離長安進藏時,向唐太宗“請以釋迦像與寶倉庫為奩嫁”,唐帝許之,“造輿置覺阿釋迦像于其上,使力士甲拉伽于魯伽二人挽之”。
傳說當文成公主一行至拉薩,車陷沙灘中,力士幾經(jīng)努力都無法將車拉出,公主即在覺阿像四周建立四柱,懸白錦帳而供養(yǎng),后以此為基建小昭寺。該寺坐西朝東,據(jù)說是文成公主因悲思家鄉(xiāng)而設計的。為建小昭寺,文成公主特地從內地招來精巧工匠,以漢地廟宇為模式,結合藏地建筑特點,建成了極為壯觀的重樓疊閣。同時,小昭寺又名上密院,藏語叫“居堆巴扎倉”,屬藏傳佛教格魯派密宗的最高學院之一。
第二站 次巴拉康
祈求長壽之福地
次巴拉康緊鄰小昭寺,它位于小吉崩居委會內,門前有一座煨桑爐,迷蒙在煙霧中,不留意難覓蹤跡。次巴拉康不大,只有一座佛堂,內供著長壽佛,但香火尤為鼎盛。信眾們朝拜完佛像,就開始轉“廊熱”,即繞佛堂而建的巷道,轉經(jīng)人有多少歲就轉多少圈,據(jù)說能保佑平安和長壽。喃喃的誦經(jīng)聲,在窄小的巷道里匯成強音,在人們的腦海中刻出神圣的筆觸。
第三站 北方三佑寺
四合院中三佑寺
沿著小昭寺路往南走,不一會兒就到了北方三佑寺。沒有顯眼的門庭,從商鋪旁的小門進去,轉完40多個轉經(jīng)筒,是一個開闊的四合院,左邊是民居,右側是寺廟大殿,洗衣的“嘩嘩”流水聲和著殿里傳出的“咚咚”法鼓聲,世俗的生活氣息卻也并未消減廟堂的莊嚴肅穆。
大殿走廊上,有一個直徑2米的轉經(jīng)筒,一個老婦有節(jié)奏地拽動繩帶,碩大的經(jīng)筒發(fā)出咕咕的響聲。佛堂約有60平方米,現(xiàn)有6名尼姑,住持老尼約有60歲,其他幾個約30歲左右。該寺有600多年歷史,供奉著觀音菩薩及另兩個菩薩,即為三佑。
據(jù)了解,拉薩市有東西南北四座三佑寺,它為北方,即大昭寺、八廓街(老城區(qū))之北方。
第四站 下密院
隨時看著你的唐卡像
小昭寺路與繁華的北京路相交,往東行幾百米,就是下密院了。
下密院,藏語叫“居巴扎倉”,即續(xù)部經(jīng)堂神學下院之意。黃教創(chuàng)始人宗喀巴大師的弟子杰尊·喜繞僧格于1433年創(chuàng)建此院,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弘傳密宗教法的最高學府之一。
佛堂森森,佛像莊嚴。下密院內供奉著宗喀巴及弟子神像,密集的酥油燈不停閃爍;利用空氣動力旋轉的“切瑪”周而復始;一幅叫卓瑪松錦的畫像充滿了神奇,無論從哪個方位看,畫像里人物的眼睛都盯著你。
二樓的神殿內擱著許多彩繪罐子,用彩布封著,名為“鵬布”。罐上畫著兩種不同的圖案,一種代表天上,一種代表海底,里面裝著來自日喀則、山南等地的土壤,每逢藏民們建房時,都要來下密院請鵬布,并把它們埋藏在新建房屋的頂端,寓意吉祥與平安。
第五站 木如寺
欣賞智慧的舞蹈
下密院向東50米即木如寺,也是西藏佛協(xié)印經(jīng)院。木如寺很小,主殿也不是正對大門,寺院很亂,靠街的一邊是民居,有三層。進門靠左行,路過一個小賣部,前方就是木如寺大殿,殿前空地上立著煨桑爐,香煙裊裊,沁人心脾。
拾級而上,二樓殿堂空曠,堂內喇嘛端坐,發(fā)出梵天凈語,使人寧靜安詳。木如寺最出名的是算命,聽說非常靈驗。佛殿左邊二樓僧舍,過道上排著長龍,虔誠地等待著高僧的明示。遇上辯經(jīng)更是充滿神秘,由二人或三人一組,一個坐著一個站著,由站著的人發(fā)問,坐著的答疑,伴著許多動作,如拍手等,揮動著的紅色袈裟,在明媚的陽光下,翩翩起舞,碰撞著智慧,迸發(fā)出靈感。
第六站 崗巴夏
攝人魂魄的嘎熱干布
崗巴夏意即“東方寺”,位于吉日四巷附近。從木如寺出來,橫穿北京路,在對直的巷中前行,一幢黃色的房子就是它了。
崗巴夏是座小寺廟,而且混著民居,院子里除了煨桑爐,還種著許多花草,郁郁蔥蔥。一樓是民房,二樓才是佛殿,大殿內法鼓咚咚,金鈸聲聲,一派莊嚴。崗巴夏內掛著“烏格”,這是一個像胃的牛皮袋,摸上去軟軟的,據(jù)說人死后靈魂都要被裝進去。殿內還供奉著類似黑白無常的神,名叫嘎熱干布,專收人的靈魂。
最為有趣的是,與大殿側門相通的房子里住著居民,時不時有人從門里出來,偌大的寺廟就像自家的佛堂一樣。據(jù)說這里平時來的人不是很多,寺內只居住著兩名喇嘛。
拉薩是西藏自治區(qū)的首府,也是政治、經(jīng)濟、文化及宗教活動中心。它不僅是藏傳佛教信徒心目中的圣地,也是眾多旅行者心中的圣地。布達拉宮、色拉寺、哲蚌寺、大昭寺等早已馳名海內外;披著絳紅色袈裟的喇嘛一步一叩首..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