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交通
1.由各地來鳳凰一般在吉首站下火車,火車站廣場一般有叫站的車去鳳凰,有空調(diào),12元/人。也可乘的士(3.5元/輛)去汽車南站有定時空調(diào)班車,20分鐘一趟,12元/人。52公里209國道,路況見好。
2.武漢,上海,昆明,成都方向可以在懷化站下火車,出火車站乘的士(4元/輛)到汽車西站有班車去鳳凰,25元/人。92公里209國道,彎道較多。
3.貴陽,昆明,成都方向可以在玉屏下火車,先乘車到銅仁,再轉(zhuǎn)車到鳳凰。
4.貴陽每天有班機,深圳,廣州,重慶每周有幾班機到銅仁大興(鳳凰)機場,雖然離鳳凰30公里,但必須租車接送
5.鳳凰縣城很小,一般不用坐車,綠色的士起價2元,環(huán)保電瓶車1元/人。城外景點的黃絲橋古城及去吉首德夯交通很不方便,建議租車。
6、廣州、深圳、重慶、貴陽的游客可直接乘飛機到張家界轉(zhuǎn)車去鳳凰。
7、西安,南京,大連,青島,廈門,成都方向的游客乘飛機到張家界再轉(zhuǎn)火車吉首到鳳凰或乘汽車到鳳凰。
鳳凰美食
認識、向往、癡迷邊城鳳凰是從讀沈從文的《邊城》和《湘西/鳳凰》以及《媚金、豹子、與那羊》、《柏子》、《龍朱》等一系列鄉(xiāng)土題材文章時開始的。那清清的穿城而過的沱江水、那用紅砂或青石鋪就的石板街、那掛著大紅燈籠的吊腳樓以及強壯會唱歌的柏子,情竇初開的翠翠以及那些苗家、土家人神秘的傳說,常常闖進我的夢里。在沈從文的文中我也無數(shù)次看到關于苗家的酸食和社飯的描寫,這些對于我這個好吃之徒無疑是個極大的誘惑。
這次我一到鳳凰,放下行李就直奔酸食店鋪,嘗了酸蘿卜、酸白菜、酸辣椒,還不過癮,我抽時間又直奔山江苗寨,我要吃正宗的苗家飯。山江鎮(zhèn)的龍書記像數(shù)家珍似地向我介紹了苗家的十幾種酸食:酸湯菜、菜豆腐、鯽魚煮酸湯、臘肉、苞米辣子(糯米辣子)、苗魚、清水南瓜、酸魚、干筍子、干豆角、酸蘿卜絲、干菌子、火燒辣子等,還詳細地介紹了做法。我這次是真地愣住了,我自認為自己已經(jīng)見識了苗家的酸食,想不到苗家還有這么多的酸食我連聽都沒聽說過,而且絕對是正宗,還能申請專利呢。龍書記的介紹把我的胃口吊起來了,沒到中午我的肚子就開始咕咕地叫,我知道大快朵頤的時刻就要到了。
社飯是苗家春社時吃的飯食,這種飯看起來紅、綠、白相間色彩斑斕,一股股肉香、米香夾雜著陣陣野菜的清香撲鼻而來。這紅紅的肉丁是苗家的臘肉,菜叫蒿菜是長在田角、溪邊的野菜。把蒿菜洗凈剁碎,把苦水揉盡,用山湘蔥把蒿菜和臘肉丁一起炒熟,與半熟的糯米或梗米拌勻,燜上半個鐘頭就可以吃了。我把這彩色的飯放在嘴里仔細咀嚼,除了米和菜的清香以外,臘肉丁別有一番風味。經(jīng)討教,原來這苗家臘肉卻非同一般。這臘肉也是在冬天來做。把新鮮的豬肉切成長條,用加了調(diào)料的熱鹽一遍一遍地抹,然后放入木桶中腌起來,大約一個星期之后,取出來放在火塘旁邊熏烤,待肉由黑變?yōu)榻瘘S,再放入谷倉,吃時拿出來就是了。這樣做成的臘肉可以長期保存,而且時間越長味道越鮮美。
苗家有吃酸湯的習俗。他們常說:一天不吃酸走路打浪穿。鯽魚煮酸湯是苗家的主打菜。酸湯是把菜葉放在米湯里發(fā)酵而成的,淡黃的顏色,淡淡的酸味,吃到嘴里酸美可口。細細品來,這酸味不同于醋的酸味。怎么比喻呢。就拿喝茶來說吧;ú韬鹊阶炖餄饬曳枷,過后就再也沒有回味。清茶淡淡的綠色、淡淡的香味,喝到嘴里有股淡淡的苦味,過后嘴里慢慢有了甜味,嗓子眼里那股清香久久不退。這里醋就是花茶,酸湯就是清茶。用這樣的湯燉出來的鯽魚像牛奶一樣潔白,味道馥郁鮮香。苗家的酸魚也使用酸湯,不過里面要加黃豆粉、糯米粉或玉米粉。苗魚的做法也很獨特,是把在小河里或網(wǎng)或釣到的鯉魚收拾好,用菜油煎一下,然后用辣椒浸過,用生姜和甜酒燒,這樣的魚燒出來有淡淡的辣味,酒香夾雜著魚香,聞著也醉人。
苞米辣子是包谷粉加辣椒粉放在壇子里燜上一段時間,然后拿出來用菜油煎著吃。黃黃的苞米粉中綴著點點紅星,在油鍋里煎得兩面金黃,放在嘴里又辣又脆又香,真比麻辣鍋巴都好吃。我還嘗了苗家的糯米辣子,做法和苞米辣子相同,只不過把苞米換成了糯米,遠遠看去,就像一位畫家在潔白的畫布上不經(jīng)意灑上了細碎桃紅,吃起來甜、辣、香、糯,回味無窮。我真想把苗家美食一一品嘗,無奈時間太短,我肚子的容積又有限,只好作罷。
湖南古稱“瀟湘”,地處華中偏南。這片山明水秀的土地對中國的近現(xiàn)代史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它孕育了毛澤東、劉少奇、蔡鍔、譚嗣同、曾國藩等歷史風云人物,使人們對它充滿了敬意。這里有范仲淹留下千古絕句..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