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主要聚居于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安順地區(qū)和貴陽市。人口2,545,059人。
布依族是祖國大西南歷史悠久的一個少數(shù)民族。一般認為布依族是古代“百越”中的一支,與壯族同源。有人還認為西漢時的“夜郎”國與今日布依族可能有淵源關系。歷史上布依族常被稱為“夷”、“苗”、“仲苗”、“仲家”、“仲蠻”等。1953年根據(jù)本民族意愿,才統(tǒng)一叫布依族。布依族語言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過去沒有文字,一直使用漢文,1956年創(chuàng)制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文字方案。布依族文化藝術豐富多彩,有著濃郁的民族風情。
戀愛婚姻
“趕表”是布依男女青年流行的公開社交活動,對未婚青年來說是尋找戀愛對象,對已婚青年,如果他們對父母包辦婚事是滿意的,那是為炫耀自己的唱歌才能,否則就是表示自己對封建婚姻的控訴和反抗。這種以對歌為主要形式的趕表活動,男方叫“浪哨”,女方叫“估場”(玩耍之意),趕表中,除唱情歌外,還有唱苦歌,告狀歌和逃婚調(diào)等。時間一般在傳統(tǒng)節(jié)日或散集后,青年人留下來,戴頭帕的姑娘和小伙子分別站兩旁,互相物色意中人,中間的媒介人叫“銀雀”,某小伙子相中了一個姑娘,他的“銀雀”就帶著禮物“飛”到女方身旁,唱起“浪哨歌”。
如果姑娘同意,便回眸一顧,在其它小伙子的一片“呵嗬”聲中和大家的目送下,男女雙方走出人群,上山對歌,有的還吹木葉,男吹女唱十分和諧。雙方了解感情后,征得父母同意,便可舉行婚禮。
布依人結婚只是一個形式,并不“坐家”(男女雙方不同居)。新娘接來后整天忙碌操持家務,晚上織麻紡紗、直到深夜,從不主動進洞房,若有小姑者新娘就賴著和小姑睡,沒有小姑的便擠著和婆母睡。這時,婆母和妯娌便強將新娘推推拉拉地送進洞房。不論新娘對丈夫是否滿意,大都如此,新娘三、五天后又重回娘家。這種戲劇性的生活,直到新娘身懷有孕才告終。這時新娘才在丈夫家住下,稱為“坐家”。于是新娘便戴上“假殼”表示少女戀愛時期結束,少婦當家理業(yè)時期開始。
居住與飲食
布依村寨多在平壩、河谷或依山傍水處,四周環(huán)抱著古老的“風水樹”和茂密的竹林。一般每個村寨住著幾十戶以至幾百戶人家,房屋有石板房,樓房和半邊,樓,主要建筑材料是木材,大多用石板蓋頂,別有特色。堂屋內(nèi)、一般都有神龕,左右兩邊隔成灶房、臥室、客屋等,設有火塘,主要作取暖之用。寨中或寨邊修有土地廟,過去以敬山神菩薩,也是聚會議事的地方。
在飲食上,一般以大米為主,高山和干磽地方則以玉米為主。布依人善喝自釀的米酒和玉米酒,度數(shù)低,俗稱“便當酒”。肉食以豬肉、狗肉和牛肉為主,逢年過節(jié)喜吃糯米粑、糯米飯和喝糯米酒。酸菜是飯食中不可缺少的。吃狗肉更是布依人的一種嗜好,來了賓客或是過節(jié),狗肉是上等款待和上等佳肴。難怪外出工作的布依族同胞對噴香的狗肉總是念念不忘。有些布依人家還以花盆栽上“狗肉香”以備做狗肉的佐料,“狗肉香”(植物名稱荷香)。
布依族傳統(tǒng)節(jié)日“六月六”有打狗吃的習俗,他們吃狗肉相當講究:先把狗身上的毛燙洗干凈,剔下軟骨、剁碎,再與腦髓、血、肺、糯米、“狗肉香”等伴在一起,灌進腸里煮熟,切成小段。他們稱狗爪為“熊掌”,必須燒烙洗凈。上桌時先挾敬長者或貴客。布依人家大部分喜歡養(yǎng)狗,一來可以看家防盜,二來可以打獵,或殺吃。
特別是在節(jié)日之前,狗販子就從四面八方販運狗到布依市場出售,當?shù)赜小盃抗范喝诵,賺錢不知道”的俗語,相傳布依人原先并不吃狗肉,因為據(jù)說狗為布依人帶來了谷種,一直受到尊重,后因為狗肉能驅(qū)除病魔,治好癱瘓,才開了“戒”。
節(jié)日和服飾
布依族有許多傳統(tǒng)節(jié)日,除一些和漢族相同外,如春節(jié)、中秋節(jié)等,另外如“六月六”、“三月三”“了年”更具有民族特點!傲铝笔亲盥≈氐牟家纻鹘y(tǒng)節(jié)日,其來歷有“祭祖”、“祈豐年”、“玩山”、“歌節(jié)”等說法,每年農(nóng)歷的六月初六這一天,家家戶戶或宰;驓⒇i或打狗,特別要包粽子,祭祀祖宗。婦女們背著粽粑,抱著雞,走親訪友,男人們則在寨中聚會,端杯暢飲,制定寨規(guī)民約;男女青年新裝艷服,手拎簫筒、二胡,口吹木葉成群結隊聚集于曠野或某個寨子對歌、趕表、丟花包。
這里有一個古老的傳說:是說布依族的祖先“盤古”首創(chuàng)水稻栽培,但孤單一人,一次他認識了海龍王的女兒,成婚后有了一個兒子,取名新橫。新橫年幼一次冒犯了母親,龍女憤歸龍宮。盤古續(xù)妻又有一子,盤古死后,新橫受后母虐待,就上天告狀,并發(fā)誓要毀掉全部稻秧,絕其母生路。繼母懼,乞求薪橫并保證以后對他情同親生,每逢六月六(盤古忌辰)這天,率領子孫殺豬宰牛包粽子供奉盤古,祈求他保佑子孫,傳宗繼業(yè),發(fā)家致富。
殺牛敬神則是祈禱五谷豐登!叭氯眲t是祭灶神、山神掃寨驅(qū)災的日子,屆時全寨出動,甚是熱鬧異常,與“六月六”不同的是這天不準外人進寨。正月最末的一天布依人稱為“了年”。此時要炒油團粑吃,也要祭祖,表示新年已過完,該春耕大忙了。
布依族的服飾在顏色上喜用青藍、白等色,布料基本上都是蠟染布和布依納錦,男子青壯年喜包頭帕,頭帕有米紋和純青兩種,衣服為對襟短衣或大襟長衫,褲子為長褲,褲筒較大。老年人多穿大袖短衣或長衫,布統(tǒng)襪。婦女服飾樣子較多,但一般都有“扎萬”,布依語是指禮服的禮帽,禮服包括衣裳和裙子,都是絲綢綾緞做成,平時很少穿。、
參加“古夜王”(布依語,意即“做鬼客”)或“趕鬼場”時,必須穿它!霸f”為銀制品頭飾,它是由幾十串銀鏈吊著銀制的太陽心、祭花心、魚蝦、小鳥、飛鵝等,組成一個半圓形。另外戴的耳環(huán)、手鐲、戒指都是銀的,這樣的服飾和禮服在太陽光下顯得光彩奪目。除禮服外衣料全部是自紡自織的蠟染布或布依納錦,布的花樣圖案大多為太陽、波浪、魚蝦、花鳥、牛羊和古文字印章等。
布依族,主要聚居于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安順地區(qū)和貴陽市。人口2,545,059人。
布依族是祖國大西南歷史悠久的一個少數(shù)民族。一般認為布依族是古代“百越”中的一支,與壯族同源。有人還認為西漢時的“夜郎”國與今日布依族可能有淵源關系。歷史上布依族常被稱為“夷”、“苗”、“仲苗”、“仲家”、“仲蠻”等。1953年根據(jù)本民族意愿,才統(tǒng)一叫布依族。布依族語言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過去沒有文字,一直使用漢文,1956年創(chuàng)制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文字方案。布依族文化藝術豐富多彩,有著濃郁的民族風情。
貴州省是中國西南地區(qū)的三大省份組成部分之一,省會貴陽市,簡稱“黔”和“貴”,是一個秀麗古樸、氣候宜人、風景如畫的地區(qū)。貴州省東鄰湖南盛南接廣西自治區(qū)、西南毗鄰云南盛西北與四川省接壤..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