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沖著保護區(qū)奇特的喀斯特地貌而去,卻收獲了與乳源大峽谷一脈相承的鹿洞大峽谷、中崆大峽谷。
在乳源大峽谷、鹿洞大峽谷盡頭處,蝴蝶飛舞,8000畝錦潭水庫水面游弋的水鴨、岸邊不住的猴叫,還有大群的白鷺、老鷹在水面上空展翅翱翔,讓人不得不贊嘆。
大型人工水庫錦潭湖的修建,吸引了大量白鷺來此棲息。
候鳥歸
“兩只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唐朝詩圣杜甫的《絕句》,在此時顯得力度很不夠,這里不是一行白鷺,而是一大群白鷺,在水面上空自由翱翔。
9月18日中午,我們與浙江大學張建新博士不期而遇,他今年第三次來這里,“今天我們發(fā)現(xiàn)了大嘴烏鴉、燕隼,還有極北柳鶯,極北柳鶯是一種冬候鳥”,張建新興奮地大叫。
9月19日早上9點多鐘,我們一行八九人乘船漫游錦潭水庫,船剛行不足10分鐘,遠處竹枝上開出的朵朵“白花”吸引了眾人的目光,當駕船靠近時,眾人忍不住驚呼:“快看啊,好大一群白鷺!
天門臺
保護區(qū)正中心有個天門臺村,村里的山上有兩條石柱并立,其形似門而得名石門,加上石門的西南500米左右的路邊的有一石板,其形似臺,故稱石門臺。石門臺自然保護區(qū)由此得名。
1997年夏天,張金泉被“請”到了天門臺。當時已經(jīng)70歲高齡的張教授從華南師大地理科學院退休,還一直兼任著廣東省生態(tài)學會顧問、廣東省自然保護區(qū)專家委員會委員。
1997年是張教授第一次來到天門臺,以后每年他總要來幾次天門臺。
喀斯特地貌
溶洞奇
桂林因為獨特的喀斯特地貌、美麗的桂林山水令游人流連忘返。其實,石門臺保護區(qū)也有不少喀斯特地貌,其形成的各式地下溶洞也是美輪美奐。
張教授分析,石門臺的砂巖地貌與張家界相似,但這里的地貌規(guī)模和發(fā)育程度尚不及張家界,主要原因是石門臺的砂巖經(jīng)過變質(zhì)作用之后,變得更加堅硬,加上硬度較大的變質(zhì)巖和石英脈廣泛分布,使巖石風化和侵蝕作用難于深入,破壞程度也就遠不如張家界。
廣東古時一直是“百越之族”居住的地域,清政府在這里設置了廣東省,于是廣東的名稱沿用至今。這里自古就是我國的富庶之地,早在秦漢時代已經(jīng)有對外貿(mào)易和文化交流活動,到近代,廣東更是成為商業(yè)發(fā)達的地..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