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灶神:在平陽等地,初三凌晨或初四夜有迎灶神的習俗。謂"灶神于臘月二十四朝天,今日回歸,故祈此迎之"(《平陽縣志》)。在永嘉楠溪江兩岸,則在正月初一清晨迎灶。俗稱灶神爺十二月廿四夜上天,正月初一早晨,從天上回來。每戶人家把新的灶神爺像貼在神龕里,再點上香燭,泡一盞茶,祭拜神像。
收珍:正月初五日,每戶人家把除夕擺在中堂上的祖先畫像及各種珍品和字畫等物收攏藏放起來,這叫"收珍"。收珍時,家中人要祭拜,下輩外親也有來祭拜。在平陽,"五日而撤,或有懸至半月者",在文成,叫"初五花開",人家收起祖宗圖,意為春節(jié)告一段落,一切禁忌及特定儀式活動解除,恢復正常生活秩序。舊時,在城鎮(zhèn),各商店除一部分在初三、初四陸續(xù)開市外,大都在初五、初六日開店營業(yè)。開市時,各店要鳴放鞭炮,也有景燈掛彩,表示慶祝。
新年禁忌:舊時,正月初一不煮飯(除夕多留飯于新年吃,取"吃剩有余"之意)、不擔水、不串門、不縫針線。一般不掃地,倘非掃地不可,則須由外向內(nèi)施帚,禁忌向外掃地,俗謂財富會流失。晚飯早吃,不點燈,放過爆竹(謂"關門炮"),早早入睡。新年期間還有不吵嘴,不動刀斧,不殺生,以及禁討債等禁忌。據(jù)說,吵嘴會落彩頭;刀斧是兇器,動了不吉利等;還有不能說不吉利話,不能打罵人等。永嘉茹溪一帶有人在新年打了一下孩子,說是被"開年"了,一年就不順利。在平陽,五日內(nèi)不挑糞,不倒馬桶,不得敲擊地盤,即如"桶"之類,F(xiàn)在這些習俗已基本消失。過去農(nóng)村還有"正月慢"的習俗,農(nóng)民到初七、初八才下田,一般商店到初五才營業(yè),F(xiàn)在風氣轉(zhuǎn)變,近幾年,打破這一傳統(tǒng)習俗,有的地區(qū),在正月初二就結(jié)隊(有的還全家出動)下田揮鋤整地和送肥到田頭了。一些商店也打破慣例,初二、初三就開門。
團拜:建國后,因為夏歷新年是我國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我國政府規(guī)定為"春節(jié)"。在溫州,每年春節(jié)時間,黨委和人民政府在元旦要舉行"團拜",也就是集體拜年。這樣既可節(jié)約時間,不要一家一戶去賀年,而且人也多,面也廣。黨政軍民和各界人士歡聚一堂,吃些茶點,演點余興的節(jié)目,座談慶賀一年來豐碩成果,并計劃座談今年如何獲得更大豐收。大家心情舒暢,感情融洽,充滿歡樂氣氛。
電話拜年:拜年,是祝賀在新的一年中,生活更好,事業(yè)更旺,人更健康。現(xiàn)在拜年更方便,無論國際、國內(nèi),路遠路近,不用登門見面,一個電話一二分鐘就夠了,這叫電話拜年。時間從初一一直到初十均可。據(jù)說有的人一個上午就接到五十多個拜年電話。
擁軍優(yōu)屬和擁軍愛民:現(xiàn)在春節(jié)期間,還舉行擁軍優(yōu)屬、擁軍愛民座談會和聯(lián)歡會,以增強軍民團結(jié)。同時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除保留和發(fā)揚優(yōu)良的傳統(tǒng)習俗如舞龍、舞獅、猜春謎等活動外,還舉行各種文藝晚會、電影晚會、游園會和展覽會等。
紹興過年習俗
在紹興,一跨入農(nóng)歷十二月,人們就忙著準備過年:買酒、春糕、裹粽、撣塵、殺雞宰鵝、買魚買肉,準備新年穿戴的衣著鞋帽,購置饋贈親友的禮物等等,可謂忙得不可開交,唯恐籌措不周,鬧出笑話。臘月二十三晚上,家家戶戶都要送灶神上天,供奉一種富有粘性的糖,借此粘住灶神的牙齒,使他沒法向玉皇大帝陳說人們的過失。送灶神之后,除夕之前,每戶人家總要選擇一個祝福的吉日,這是每家一年之中最為隆重的大祭典。所祭的神像有“南朝圣宗”四字,紹興人叫祝福菩薩、大菩薩,據(jù)說是宋代的皇帝。南宋滅亡后,遺臣們懾于元朝統(tǒng)治者的淫威,不敢公開設祭大宋君王,因此只好在夜深人靜時悄悄地進行。這種帶有民族意識的祭記,后來不僅廣為流傳,而且增添了答謝神明保佑和祈求來年幸福的意義。照老年人的說法,天上的菩薩,不進不潔之家。因此,祝福之前,必須把廳堂、祭桌、祭器等憚掃、洗刷得干干凈凈!拔迳6Y”煮好后,盛放在木制的朱漆大盤里。其擺法都有一定的規(guī)矩,如雞鵝要跪著,頭朝福神,表示歡迎;一尾活鯉魚用紅繩穿過其背刺吊在“龍門架”上,用紅紙貼住色眼睛,是取“鯉魚跳龍門”之意。祭典若在深夜舉行,氣氛更為莊嚴肅穆。男丁按輩份行三跪九叩大禮,婦女和個別忌生肖的男丁都要回避。別說百身莫陵的寡婦祥林嫂,就是魯府的太太、小姐們也是被剝奪祝福資格的。
祝福后便祭祖(俗稱“請回堂羹飯”)。祝福時桌子是照桌面的木紋橫擺的,祭祖時則改為直擺;祝福時祭掃者朝外行禮,祭祖時則朝內(nèi)跪拜。祭祖后,便用煮福禮的汁湯燒年糕或面吃,名日“散!,表示神所賜之“福”放給了一家人。過年的習俗,紹興和外地大同小異!俺Τ院,尤已穿著”,這是過年的高潮。在新年舊歲交替的一個月里,人們就是這么忙碌著的。然而,在吃人的舊社會里,對勞動人民來說,過年如過關,祈神祭祖是得不到什么“!钡。像管四老爺家里那種闊綽的祝福排場,令人只有在電影《祥林嫂》里,作為歷史的陳跡而重現(xiàn)。
浙江東陽抲年鬼
舊時,浙江東陽一帶,進入歲末臘月,民間有一種“抲年鬼”的風俗。
“抲年鬼”從臘月初一開始,到十五結(jié)束。因為,這時候舊歲將要辭去,新年就要到來,為了千家萬戶,平平安安,快快樂樂地過新年,因此要把一切人間之鬼抲除干凈,以免禍患滋生。
“抲年鬼”者,都為街頭乞丐或無業(yè)游民,頭戴一頂武狀元帽,臉掛一串紅胡子,手執(zhí)寶劍,腰系鐵索,很象鐘馗打扮,挨家串戶地進行吆喝抲鬼。后面跟一隨從,為其吶喊助威,主演者吆喝一句,隨從者接應一聲“抲”!這樣邊演邊跑,遍及全村角落,以示把鬼導、怪抲完斬絕。最后由各家各戶給予扮演者應有的謝情報酬。
浙東“抲年鬼”的風俗,源遠流長,起于唐朝。傳說唐明皇一次受瘧疾鬼作崇,久病不愈。一天,他夢見有個大鬼,捉住瘧鬼而啖之,從此病就好了。唐明皇問大鬼叫什么名字?回答說叫鐘馗,就是前番應試武舉,其貌不揚,末被錄取,因而撞死階前。唐明皇醒后,就叫畫工吳道子畫成畫像,并封他為鬼王。這就是后世傳說能淡鬼避邪的鐘馗,以后一直流傳下來。每當家家戶戶準備殺豬宰羊,祈神祭祖,歡歡喜喜迎接新歲之際,有人就利用鐘馗來為各家各戶“抲年鬼”,借以討取吉利的年彩,也乘機搞些錢來維持生計。
春節(jié)“黃金周”即將到來,還沒想好怎樣度過這難得的假期嗎?就讓我來告訴你09年最流行、最火爆的旅游路線... |
全國鐵路春運方案出臺后,預計發(fā)送旅客同比增長8%。針對明年春運客流可能嚴重疊加的可能性,鐵路部門將安排319對臨客列車……... |
|||
農(nóng)歷乙丑年春節(jié),是北京奧運會舉行后的第一個春節(jié),也是金融危機裹挾著寒氣撲面而來的一個春節(jié)。這個春節(jié)對國人來說有不同意義... |
冬天來了,不要寒冷要陽光,不看大雪看海灘,在這個冬日同樣能夠享受到陽光帶來的樂趣與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