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湖之變:人多了,鳥少了
北湖,原名大泉溝,位于石河子市以北16公里處,隸屬于兵團農八師143團,是石河子北湖濕地的一部分,在數萬年以前,這里是一片水草豐茂的沼澤地帶。
1985年,這里被開發(fā)為旅游風景區(qū),同時正式被石河子市人民政府命名為北湖公園。相關部門先后投入1000余萬元,在這里建起了長廊、亭臺、水上碼頭,配置了快艇、游船、水上摩托、水上降落平臺,開展了游泳、劃船、沖浪、釣魚等活動項目。與此配套的旅游接待設施餐廳、商店也應運而生。
整個景區(qū)面積21平方公里,常年水面面積11平方公里。早在20年前,這里是一片肥沃的黑土地,生長著大量的蘆葦等水草,良好的環(huán)境,吸引了狼、野豬、獾、蛇等動物在這里繁衍生息;魚鷹、大雁、蒼鷺、野鴨、袖珍水鴨、白天鵝、灰天鵝等往來遷徙的候鳥也都曾在這里停留棲息……
附近的居民形象地比喻說,以前這里是石河子眾多野生動物們的世外桃源和鳥類的生活天堂。
在這片原有3萬多畝、聚集著200多種鳥兒的濕地上,曾經繁茂無比的植被“織”起了一張大網,過濾著瑪納斯河帶來的泥沙、垃圾,使河水進入石河子北湖之前先凈了一次身,同時又吸收了瑪納斯河部分洪水,起到防洪抗洪的作用。
石河子143團4連的李天輝在北湖邊上住了20多年,拿現在的面貌與記憶中的北湖相比,他說,整個北湖的“容顏已改”,而最大的改變是“人多了,鳥少了”。
曾經從湖邊的小路上經過,老遠就能看見湖中有成群結隊的鳥類在戲水,那時候有數百只白天鵝和近兩萬只野鴨子在這里棲息。
從上世紀90年代初期至今,石河子北湖濕地附近的居民由初期的近百人,猛增到上千人。20多年過去了,曾經的北湖在人類不斷的開發(fā)中逐漸發(fā)生著變化。濕地面積在不斷減少,取而代之的是魚塘、農田,人們對原有濕地的開發(fā)和魚塘的擴大,使野鴨和天鵝的生存空間越來越狹小。
近兩年,附近居民對野鴨等鳥類的捕殺,也正在日益加劇,現在在湖區(qū),連以前遍地都是的野鴨子也難覓蹤跡。
春節(jié)“黃金周”即將到來,還沒想好怎樣度過這難得的假期嗎?就讓我來告訴你09年最流行、最火爆的旅游路線... |
全國鐵路春運方案出臺后,預計發(fā)送旅客同比增長8%。針對明年春運客流可能嚴重疊加的可能性,鐵路部門將安排319對臨客列車……... |
|||
農歷乙丑年春節(jié),是北京奧運會舉行后的第一個春節(jié),也是金融危機裹挾著寒氣撲面而來的一個春節(jié)。這個春節(jié)對國人來說有不同意義... |
冬天來了,不要寒冷要陽光,不看大雪看海灘,在這個冬日同樣能夠享受到陽光帶來的樂趣與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