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古時候,大海里的老龍王有四個兒子,為讓兒子們學好治海本領,他把海分封給兒子們管理。大兒子分到東海,二兒子分到南海,三兒子分到北海。小兒子呢,老龍王沒有分給他,只是對他說:‘我的海都分完了,你要是勇敢的龍的子孫,就自己去造一個海吧。’聽了父親的話,小兒子駕起云頭,到處尋找造海的地方。他先是沿著東海飛,看見那里已經有兩個大湖:洪澤湖和太湖;于是他又往內地飛,又看見兩個大湖:鄱陽湖和洞庭湖。
他飛來飛去找不到一塊造海的地方,只得又回到老龍王身邊。老龍王勸他往遠處飛,去找理想的造海之地。小兒子也不甘心就這樣半途而廢,于是他又飛呀飛,最后飛到了大西北,發(fā)現了這塊廣闊的土地。他來到這里,大顯神通,匯集了108條河水,造出了一個西海來。因為這個海是和東、南、北各海相抗衡的,所以面積非常大。這個海就是現今的青海湖!
還有的傳說“現在的青海湖地區(qū),本來只有一個泉。當年孫悟空從天宮追趕二郎神,二郎神跑到泉邊看孫悟空還沒來,趕緊壘起三塊石頭,支起一鍋造飯。正當鍋水沸騰時,孫悟空趕到,一腳踢翻了鍋,于是沸騰的水溢滿了草原,成了青海湖。因為鍋里已下了鹽,所以青海湖水是咸的。支鍋的那三塊石頭,就是至今尚在的湖中三小島!
了解西藏的人都知道青藏高原有許多大大小小的湖泊,高高低低的山峰。民間故事中一般大山是雄性,是男子,是丈夫;湖泊是雌性,是女子,是妻子、母親。藏族先民認為這都是神山圣湖,是絕對不能褻瀆的。這是人類原始自然崇拜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而且占有及其獨特的地位。
青海湖古稱“西!、“羌!,又稱“鮮水”、“鮮海”,漢代也有人稱為“仙海”,從北魏起才更名為“青!。藏語稱為“錯溫布”、蒙古語稱為“庫庫諾爾”,意思均為“藍色的湖泊”。在藏民族的神話傳說里青海湖被稱為雍措赤雪嘉姆,意為碧玉湖赤雪女王。
“很久以前,這里是一片草原,人們共用的一眼泉取水后需以石掩蓋。有一天,一位女性取水后未將蓋石掩好,致使泉水泛涌,形成大海。后一菩薩(有說蓮花生大師)從印度搬來瑪哈代瓦山壓住泉眼,這就是如今矗立在青海湖中的海心山。女妖也搬來一座山峰(天峻縣境內) 相擊,結果被撞碎,就是現今湖中西南部的孤插山。到了赤松德贊時期,蓮花生收伏女妖,使其皈依佛法,保護藏土,成為藏地的保護女神。
在藏民族傳說中,青海湖里居住著赤雪女王九姐妹神,也有藏文文獻中記載湖中住著湖曼秋姆五姐妹。其實,無論哪種說法,青海湖一直為人們尊為神靈加以崇拜!
青海湖不僅為藏民族尊奉為保護神,而且也被歷代中央王朝所重視,唐玄宗、宋仁宗、清雍正均加封于它。至今共和縣倒淌河還保存有清朝修的海神廟,以祭祀海神!
在藏民族里無論是民間傳說還是宗教文化現象,都把湖泊尊奉為母體或女性,賦予其人格化加以崇拜。藏民族認為,這些湖泊不僅具有生育功能,使人類繁衍、萬物生長,是生命之源;而且它還是龍宮,是一切財富之源(藏族認為龍神又是財神)。因此是全藏區(qū)的守護女神,她們能保佑眾生,使五谷豐登,畜牧興旺。至今,每逢藏歷十五日,那些不生育的年輕婦女都要到湖邊轉湖祈禱,求其恩賜!
每逢藏歷羊年,數以萬計的人來此轉湖朝拜。湖中海心山最高處曾有兩座小廟,是安多藏區(qū)著名的修行圣地,常有僧尼在此閉關修煉?念^轉湖的藏族同胞,要完成一周大約需三個月左右的時間,一路風餐露宿,身心備受煎熬。他們非如此不足以表達對佛和神的虔誠和保證他們今生與來世的平安和幸福,這是一種獲取功德和力量的宗教修煉。他們這種以肉體的痛苦換取心靈的自由,并能以苦為樂,化苦為樂的至上人生觀,這就是“天人合一”的力量,是修煉者給自己筑就的一條通向天堂之路。奇異秀麗的自然之美與朝圣者崇高的信念之美在湖畔相映生輝,動人心魄。
由新浪旅游論壇、房產論壇、云居滑雪場、滑雪點評網,共同主辦的“新浪網友激情滑雪季系列活動之云居滑雪盛宴”,即將為廣大網友... |
三十年彈指一揮間。三十年的變化卻是翻天覆地,為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從填飽肚子到吃出文化;從葛衣布裙到華服盛裝... |
|||
12月3日下午4點,奧凱航空北京總部接到了來自民航華北局通知其15日起正式停飛的文件。此前,在中國民航歷史上從未有過... |
全球金融危機;泰國民盟暴亂;印度孟買恐怖襲擊;希臘雅典城市騷亂……會有哪個星球比我們所擁有的更美麗,又有哪個時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