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
三江源地區(qū)位于我國的西部、青藏高原的腹地、青海省南部,為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的源頭匯水區(qū)。地理位置為北緯31°39'~36°12'東經(jīng)89°45'~102°23',行政區(qū)域涉及包括玉樹、果洛、海南、黃南四個藏族自治州的16個縣和格爾木市的唐古拉鄉(xiāng),總面積為30.25萬K㎡,約占青海省總面積的43%,占16縣1鄉(xiāng)總面積的97%,F(xiàn)有人口55.6萬人,其中藏族人口占90%以上,其他還有漢,回,撒拉,蒙古等民族。
生態(tài)特點
長江源是世界高海拔地區(qū)生物多樣性特點最顯著的地區(qū),被譽為高寒生物自然種質(zhì)資源庫。三江源地區(qū)具有獨特而典型的高寒生態(tài)系統(tǒng),為中亞高原高寒環(huán)境和世界高寒草原的典型代表。植被類型有針葉林、闊葉林、針闊混交林、灌叢、草甸、草原、沼澤及水生植被、墊狀植被和稀疏植被等9個植被型,可分為14個群系綱、50個群系。區(qū)內(nèi)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有油麥吊云杉、紅花綠絨蒿、蟲草3種,列入國際貿(mào)易公約附錄Ⅱ的蘭科植物31種;青海省級重點保護植物34種。野生動物有獸類85種,鳥類237種(含亞種為263種),兩棲爬行類48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有69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有藏羚、野牦牛、雪豹等16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有巖羊、藏原羚等35種。另外,還有省級保護動物艾虎、沙狐、斑頭雁、赤麻鴨等32種。
地理位置
三江源區(qū)河流密布,湖泊、沼澤眾多,雪山冰川廣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積最大、濕地類型最豐富的地區(qū),素有"江河源"、"亞洲水塔"之稱。面積按流域分為:黃河源區(qū)面積16.7萬K㎡,占三江源地區(qū)總面積的46%;長江源區(qū)面積15.9萬K㎡,占44%;瀾滄江源區(qū)面積3.7萬K㎡,占10%。長江總水量的25%,黃河總水量的49%和瀾滄江總水量的15%都來自于三江源地區(qū)。
三江源地區(qū)是青藏高原的腹地和主體,以山地地貌為主,山脈綿延、地勢高聳、地形復雜,海拔為3335~6564米。區(qū)內(nèi)氣候?qū)偾嗖馗咴瓪夂蛳到y(tǒng),為典型的高原大陸性氣候,表現(xiàn)為冷熱兩季交替、干濕兩季分明、年溫差小、日濕差大、日照時間長、輻射強烈、無四季區(qū)分的氣候特征。
環(huán)境保護
歷史上,三江源曾是水草豐美、湖泊星羅密布、野生動植物種群繁多的高原草甸區(qū),被稱為生態(tài)和生命的"凈土"。但現(xiàn)實情況卻不容樂觀、令人驚醒。近幾十年來,由于天災人禍等許多自然和人為的因素,整個青藏高原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已在明顯惡化,形勢日益嚴峻。目前,位于高原腹地的"三江源"隨著全球氣候的變暖,冰川、雪山逐年萎縮,眾多江河、湖泊和濕地縮小、干涸;沙化、水土流失的面積仍在不斷擴大;荒漠化和草地退化問題日益突出;長期的濫墾亂伐使大面積的草地和近一半的森林遭到嚴重破壞;蟲鼠害肆虐;珍稀野生動物盜獵嚴重;無序的黃金開采及冬蟲夏草的采挖屢禁不止;受威脅的生物物種占總類的20%以上,遠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部分地區(qū)的人類已難以生存,被迫搬遷他鄉(xiāng)。
來源:人民網(wǎng)
玉樹素有“江河之源、名山之宗、牦牛之地、歌舞之鄉(xiāng)”、“唐蕃古道”和“中華水塔”的美譽。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長江、黃河和東南亞第一巨川湄公河(即瀾滄江)均發(fā)源于玉樹。巍巍唐古拉、..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