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山,我國的旅游名山,到過大半。其中黃山最美,堪稱山中極品。去過多次,百看不厭。黃山風景又以天都峰和西海大峽谷最為人稱道。天都峰拔地而起,雄偉險峻,屹立在黃山的前海和東海之間,二十二年前登過,那時尚無玉屏索道。從慈光閣經(jīng)半山寺、由天都新道上峰頂,登高1040米,當時不覺得怎么難爬,如今卻視若畏途?上菚r是暑假,峰頂擁塞,人滿為患,不能細細品賞。西海大峽谷是新開發(fā)的景區(qū),集中展現(xiàn)了黃山之美,原有夢幻景區(qū)之稱。將近三年前匆匆穿過,是從西海排云亭下的峽谷,出天海時筋疲力盡、勞累不堪。當時感覺風光雖然不錯,但是似乎未到網(wǎng)友們稱頌的程度。由此心存疑惑,是否錯過了美景?兩處都想再游一遍,從容觀賞?墒俏乙涯暧饬,體力大不如前,還能用兩天時間既上天都,又下峽谷嗎?心中實無把握。而且像前兩次那樣走法,肯定不行。而在有生之年不再造訪,心猶不甘,總要設法試試。于是想了一些取巧的辦法,前幾天又去黃山,就用兩天時間輕輕松松既上了天都峰,又下了大峽谷,心中有些得意,于是寫篇游記,供愛好旅游的老年朋友參考。
現(xiàn)在已是初冬,天氣較冷,游人稀少,不會出現(xiàn)人多擁擠、攝影困難的情況。11月上旬開始關心黃山天氣預報,尋找連續(xù)二、三個晴天而又最低溫度大于零度的日子,選定12日早上出發(fā)。從上海汽車南站乘豪華大巴五個小時到屯溪長途汽車站,換乘車站中巴,經(jīng)新修的高速公路一個小時到湯口,旅館住下才下午三點,還有時間去翡翠谷一游。
攀登天都峰
11月13日早上6:40在旅館門口乘景區(qū)新國線小轎車上慈光閣,7點多一點就坐在纜車里慢悠悠地向玉屏樓蕩去(人少索道速度放慢)。這樣我就有一整天的時間爬天都峰、并經(jīng)光明頂住到北海。我采用充分地利用時間,或者說大方地浪費時間的辦法來彌補體力的不足,而退休老人的唯一優(yōu)勢就是時間充裕。在玉屏樓賓館寄存行李,在風景如畫的玉屏樓拍攝幾張照片后,只帶一瓶水、一點水果、點心和相機就經(jīng)迎客松東下一線天。
8:37到天都峰腳北平臺開始慢慢攀登天都峰。我的原則是:一、不能太累,稍累即歇;二、不出大汗,避免受涼,我最怕冷、最易感冒;三、隨時穿、脫衣服,帶一件加厚羊絨衫,稍冷即穿,稍熱即脫,我大概是加、減衣服頻率最高的游客;四、勤休息、短休息,每次休息只停一分鐘左右,這樣既不會太累,效率也不至于太低。就這樣爬爬、停停、拍拍照,經(jīng)鯽魚背到天都峰頂一看表,才用了一個小時。雖然比用50分鐘爬上去的人慢了10分鐘,卻省力得多。此時峰頂就我們兩人——另一位是在路上碰到的大連來的女士,風光攝影愛好者,50歲左右,曾一天上下峨眉山,沒到過黃山,愿意跟著我的路線走。天氣晴好,微風吹拂,四望空闊,風光極佳。除了西北方向的第一高峰蓮花峰和第二高峰光明頂外,萬山俱在腳下。天都峰海拔1810米,是黃山第三高峰,因其陡峭,兀然獨立,名頭比蓮花峰、光明頂要響。目測兩峰,近處的蓮花峰明顯較高,遠一點的光明頂看起來似乎比天都峰要低,雖然實際上還要高出30米。
不久上來一群七個年輕人,峰頂平臺有十幾平方米,毫不擁擠。我們在峰頂悠游盤桓十多分鐘,才戀戀不舍地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