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承元帥紀念館位于四川省開縣漢豐鎮(zhèn)盛山公園內。1990年12月奠基,1992年12月4日劉伯承誕辰100周年紀念日正式開放,鄧小平題寫“劉伯承同志紀念館”館名?傉嫉孛娣e505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2290平方米,整個建筑為磚混結構,屋面琉璃瓦的仿古建筑,建筑風格融長江文化和現(xiàn)代化氣息為一體,莊嚴簡樸。紀念館前矗立著中央軍委鑄贈的劉伯承元帥銅像,銅像連基座共高6.1米(其中像高4.1米),大石梯及鑲嵌在堡坎中的大型壁畫《山河頌》是劉帥紀念館的輔助配套工程。壁畫取材于祖國的大好河山,集峨眉山之雄奇、華山之險峻、黃山之靈秀,用紅色花崗石和黑色大理石鑲嵌而成,建筑風格在中外石梯堡坎建筑史上尚屬首創(chuàng)。紀念館分為前后兩院,整個陳列設序廳和6個展室及一個贊館,展出共有圖片500幅,實物120多種。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開縣是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軍事家、軍事理論家劉伯承元帥的故鄉(xiāng),素有“舉子之鄉(xiāng)”和“金開縣”之美稱。劉帥紀念館建筑雄偉,館名“劉伯承同志紀念館”由鄧小平同志新筆題寫?傉嫉孛娣e5050平方米,大型壁畫《山河頌》是劉帥紀念館的輔助配套工程,壁畫取材于祖國的大好河山,以峨嵋之雄奇、華山之險峻、黃山之靈秀,其建筑風格在中外石梯堡坎建筑史上尚屬首創(chuàng)。共用了500多幅圖片,120多種實物。有關博物館專家鑒評:“在全國200多個革命紀念館中,劉帥紀念館實物之豐富、之珍貴是少有的”。
位于劉帥故鄉(xiāng)開縣盛山公園的紀念館于1992年建成,并被中 宣 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由于年久失修,很多地方房屋破漏,加之地質災害,存在較大安全隱患。2001年,經(jīng)多方籌資,開工建設了劉伯承同志紀念館整治工程。整治工程新征地17.3畝,新建鄧小平同志題字墻、江澤民同志題字碑及劉伯承元帥功勛柱廣場。
共和國開國元勛劉伯承將軍一生非但英勇善戰(zhàn)、功勛卓著、而且極富傳奇色彩。
劉帥于1892年出生在四川省開縣一普通農(nóng)家,從小便是一個既膽大調皮,又聰明幽默的孩子,據(jù)說在他六歲的時候,私塾老師出了一聯(lián)詞讓學生答對。老師出的上聯(lián)是:“香花不紅,紅花不香,唯有玫瑰,又紅又香”,劉伯承起身戲對道:“響屁不臭,臭屁不響,吃了胡豆,又臭又響”。當即引得哄堂大笑,老師也被逗笑了。成年后,劉伯承立志以身許國,20歲便考入重慶陸軍將弁學堂,進行嚴格的軍事訓練,畢業(yè)后便投入了孫中山領導的“二次革命”戰(zhàn)爭。為推翻袁世凱帝制建立了功勛。之后又值軍閥混戰(zhàn),劉伯承在抗擊北洋軍閥吳佩孚的戰(zhàn)斗中顯示了非凡的軍事才能,被人傳說是天上的神龍下凡。在那特殊的日子里,劉伯承結識了在云南護國軍中擔任旅長的朱德,兩位名將由對手而為朋友,幾年后更成為親密的革命戰(zhàn)友。
《三國演義》中有華佗給關羽刮骨療毒的描寫,那只是小說家的虛構情節(jié),而劉伯承的親身經(jīng)歷,比它還要扣人心弦。在護國討袁的豐都之戰(zhàn)中,一顆子彈洞穿劉伯承的顱骨,從右眼射出。這對于一般人來說,已是致命的了,劉伯承竟然奇跡般地活下來了,后來在重慶秘密治療,當一位德籍醫(yī)生給他作手術時,劉伯承為了保護大腦,拒絕用麻醉藥物。醫(yī)生用手術刀將他右眼球摘除,把眼球四周的壞肉一一割去,割了數(shù)十刀,那鉆心的疼痛是常人難以忍受的,旁邊的護理人員看得心驚膽戰(zhàn),連資深的德籍外科醫(yī)生拿手術刀的手也禁不住發(fā)抖了,而劉伯承竟然咬著牙沒吭一聲。
1927年11月,經(jīng)過八一南昌起義的洗禮后,劉伯承受黨中央委派去前蘇聯(lián)留學。他先進入了莫斯科高級步兵學校學習,異國他鄉(xiāng),語言不通。劉伯承雖年已36歲,但他以驚人的毅力,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里,便掌握了俄文,被提前推薦進入了前蘇聯(lián)最高軍事學府———伏龍芝軍事學院深造,這是一般人根本做不到的。
在紅軍長征途中,劉伯承在兩占遵義、四渡赤水、強渡烏江、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等戰(zhàn)斗中,均創(chuàng)造了難以想象的奇跡。在八年抗日戰(zhàn)爭中,劉伯承率領129師依托革命根據(jù)地太行山和侵華日寇殊死拼搏、粉碎了日寇一次又一次大掃蕩,打得日寇魂飛魄散,直至取得抗戰(zhàn)勝利。朱德將軍在劉伯承50壽誕題詞曰:“戎馬生涯五十年,憑殲日寇鎮(zhèn)幽燕;將軍猿臂依然健,還我山河任仔肩!
在解放戰(zhàn)爭中,劉伯承將軍更是大顯軍事奇才。突破黃河天險,魯西南大捷、千里躍進大別山、堅守大別山,直至淮海大戰(zhàn)、百萬雄師過長江,攻占國民黨首都南京、進軍大西南……不勝枚舉的輝煌戰(zhàn)役震驚中外、留名青史。人民稱他為戰(zhàn)神,西方軍事家稱他為東方巴頓、當代拿破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