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化街是以天后宮為中心,具有天津地方特色的一條街,古文化街有別于一般的商業(yè)街,在這里集中了天津乃至全國四面八方的各種工藝品、文化用品,其中以享譽國內外,具有地方特色的“楊柳青”年畫,“泥人張”彩塑和“風箏魏”風箏最有名氣,整條街充滿了古韻之味。
今日的天津就是以這一帶為原始中心區(qū)域,逐漸開發(fā)拓展形的,六、七百年間始終是天津城市商業(yè)繁華地段,對天津地區(qū)的開發(fā)起過難以估量的作用,稱作津門故里是當之無愧的。
著名的天后宮就坐落在宮前廣場這里,在進入天后宮之前,先看看對面的戲樓,戲樓是
木結構樓臺式建筑,坐東朝西,東通海河,西向宮前廣場,上面是戲臺,下面是通道。文革時戲樓被拆毀,現(xiàn)在看到的戲樓是1985年時重建的。轉過身看,天后宮山門前有兩棵高大旗桿,格外引人注目,這就是幡桿,高26米 據(jù)說幡桿初立時,一方面掛燈,為往來三岔河口的漕船導航,另一方面則作為天后宮的陪襯物,后來便為進香及廟會期間專門懸掛天后封號長幡使用。 往前走,就是天后宮的主體建筑了。天津地方民間俗稱天后為“娘娘”,所以天后宮又被稱作“娘娘宮”。它始建于元代,以后各朝各代均多次重修加固。走進山門,迎面為木結構的兩柱一樓式的牌樓,左右兩邊分別是鼓樓和鐘樓。走過牌樓,前殿,殿內中間供奉的是護法神王靈官,兩側為“千里眼”、“順風耳”和“加惡”、“加善”。穿過前殿,來到了正殿,這里是供奉天娘娘的地方,這座大殿不僅是天津市區(qū)最古老的建筑實例也是我國現(xiàn)存年代最早的媽祖廟之一。坐在正中的就是天后了,天后娘娘可以保佑過往船只的安全,那么天后到底是什么神呢?既然稱天后,必是女神無疑了,她不是那些空想編造出來的神位,而是確有其人。史書上說她叫林默。她生長在海島,習于水性,常渡海救助海上遇險的漁民,最終不幸被臺風奪去了年輕的生命。又相傳,在其死后顯靈救助難民的事情時有發(fā)生,于是海上的富商紛紛錢修建媽祖廟,逐漸成為了人們供奉的海神。關于天后的傳說起初只流傳于浙、閩一帶,后逐漸被官府承認,宋朝時先后被封為“靈惠夫人”、“靈惠妃”元朝時被封為“天妃”,到清朝時候才被封為“天后”。
穿過正殿,便是藏經閣,在往前走現(xiàn)就是啟圣祠,也就是后殿,原為祭祀天后的父母的地方,后來作為存放皇會期間天后娘娘出巡的木雕輕像的地方。在天后宮內兩側的廂房是天津民俗博物館,里面介紹了天津城、天后宮及皇會的興起變遷。從側面見證了“先有天后宮,后有天津城”這一說法。同時還陳列著明代天津城磚,清代漕運模型人,以及婚俗展覽等。
這就是天津古文化街,充滿濃郁中國味、天津味、古味和文化味的古文化街。
古文化街位于天津市南開區(qū)東門外的宮南大街、宮北大街,以天后宮為全街的中心,全長580米,是津門十景之一。整體建筑是仿清代民間建筑風格,在宮南和宮北兩邊,各有一座彩繪牌坊,分別是“津門故里”和&ld..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