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5~40萬前的石器時代,泰山就有人類活動。5000年前,泰山的南北麓,就是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的繁榮地區(qū)。
古代泰山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所謂的“兵家必爭之地”,鄰近燦爛的齊魯文化發(fā)源地,儒家思想發(fā)源地,大批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在此地誕生。
五岳之尊
泰山與衡山、華山、嵩山、恒山并稱為五岳名山,高度屈居第三,排名卻為第一,獨負“五岳之尊”盛譽,千年不衰。
泰山巍峨雄偉,峻拔壯觀,有拔地通天之勢。自古人們便認此為崇高偉大象征,而仰慕之。因地處東部,泰山故稱“東岳”。東方為太陽最早升起之地,古人以東方為萬物交替、初春發(fā)生之地,故有“五岳之尊”的美稱。
泰山封禪
泰山自古便被視為是社稷穩(wěn)定、政權鞏固、國家昌盛、民族團結的象征。故歷代帝王爭相尊崇之。相傳遠古時有72位君主來泰山巡狩祭祀,自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至明朝歷代帝王,先后有12位皇帝,都親臨泰山封禪祭祀。
從先秦至明清,4000年中,有數(shù)以百計的帝王使臣朝拜祭祀泰山。
尤其自秦始皇東巡“登臨泰山,周覽東極”,大舉封禪活動后,歷代帝王更是或親赴或派使臣紛紛登泰山祭祀封禪。泰山腳下的岱廟就是舉行封禪大典和祭祀泰山神的地方。歷代文人名士也紛至沓來,孔子、司馬遷、張衡、李白、杜甫,都為之留下了不朽之作。
遺址古跡
封建帝王封禪設祭、文人名士吟哦題詠,為泰山留下了大量歷史文物和古跡,使得這座東方名山,巍峨中寓文秀,雄渾中透纖麗,愈發(fā)名聲大振,“五岳之尊”譽冠至今,成世人向往勝地!
泰山現(xiàn)有舊遺址97處,主要為烏珠臺智人化石、大汶口文化等遺址。古建筑尚有58處,其中較為完整的有25處,總面積達14萬平方米。其中岱廟、普照寺、王母池、紅門宮、壺天閣、碧霞祠、玉皇頂?shù)裙糯ㄖ海枪糯腥A民族的智慧結晶,中國千年歷史文化的縮影。泰山,是中國古代文化重要的發(fā)源地之一,是融自然文化遺產(chǎn)為一體的世界名山。
泰山被歷代君王視為“天人合一”的圣地,這從古代帝王對泰山兩位最重要的神的分封就可見一斑:泰山神和碧霞元君被先后奉為統(tǒng)攝泰山,上臨天、下臨地的神靈。
泰山神,又叫“東岳大帝”,山神原來并無封號,以山為名,至唐玄宗東封泰山時,始封泰山為“天齊王”后加封至“天齊大生仁圣帝”。于是泰山由山變神,由神變王,由王再升為與天相齊的帝君。
泰山神被歷代帝王吹捧到無可復加的地步。明太祖登基后,改革封禪制,把泰山神的一切封號都去掉了,但東岳大帝的稱呼仍歷代沿用。
由于泰山神的神威上通天庭,下連地府,致使歷代帝王接踵朝山,紛紛拜倒在東岳大帝的足下,乞求保佑,因此歷代對泰山神偶像也倍加重視,屢經(jīng)修飾,F(xiàn)存岱廟的泰山神是1984年重塑的。
碧霞元君,又叫“泰山玉女”,按道家之說,男子得仙稱“真人”,女子得仙稱“元君”。
泰山玉女,上通乾象,降臨下土,坤道成女,故名“天仙玉女”,又因神女身穿碧衣紅裙,所以全稱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自宋真宗封泰山后,泰山神由興而衰,隨之泰山神女漸漸取而代之,到明清時,她竟然成了“庇佑眾生,靈應九州”的泰山女皇了,其元君廟也遍及全國,到泰山朝拜元君的民間宗教活動愈演愈烈,歷代不衰。
東岳泰山,初名岱山,亦名岱宗,為我國五岳之首,號稱“天下第一山”。它拔地通天,巍然屹立于山東東部,總面積426平方千米,最高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1987年5月被聯(lián)合國定為世界自然文化遺產(chǎn)。泰山巍峨,..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