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積山風景名勝區(qū)
介紹
麥積山風景名勝區(qū)在西秦嶺北支脈的東段,總面積215平方公里,包括麥積山、仙人崖、石門、曲溪四大景區(qū)和街亭古鎮(zhèn)。其中,以麥積山石窟最為著名。麥積山為典型的丹霞地貌,因形如農家麥垛而得名,山崖拔地而起,山勢險峻,周圍綠樹成林,環(huán)境清幽。西漢末年,麥積山已成為天水名將隗囂的避暑宮。十六國后秦(公元384-417年)時期,始修鑿石窟,后經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十多個朝代,1500多年的開鑿重修,已成為我國著名的大型石窟群之一。
麥積山,又名麥積崖。區(qū)內松竹叢生,山巒迭翠,周圍群峰環(huán)抱,麥積一秀崛起,古稱“秦地林朱之冠”,是我國秦嶺山脈西端小隴山中的一座奇峰,海拔1742米,距天水火車站三十公里。
麥積山山高只142米,但山的形狀奇特,孤峰崛起,猶如麥垛,人們便稱之為麥積山。山峰的西南面為懸崖峭壁,著名的麥積山石窟就開鑿在這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二三十米,有的達七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懸崖上開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我國的石窟中是罕見的。
據史書記載,麥積山石窟歷史上雖遭多次地震、火災的破壞,仍保存窟龕194個,泥塑、石刻7800多件,壁畫1000多平方米,北朝崖閣8座。
麥積山周圍風景秀麗,山巒上密布著翠柏蒼松、野花茂草。攀上山頂,極目遠望,四面全是郁郁蔥蔥的青山,只見千山萬壑,重巒疊嶂,青松似海,云霧陣陣,遠景近物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圖景,這圖景被稱為天水八景之首的“麥積煙雨”。
看點
麥積山風景名勝區(qū)風景秀麗,山巒上密布著翠柏蒼松、野花茂草。麥積山為典型的丹霞地貌,因形如農家麥垛而得名,山崖拔地而起,山勢險峻,周圍綠樹成林,環(huán)境清幽。景區(qū)以麥積山石窟最為著名。麥積山石窟始建于一千五百多年前,大多在二十至八十公尺高的懸崖峭壁上開鑿,層層相疊,密如蜂巢。各洞窟之間有棧道相連,攀援而上可達山頂。
麥積山石窟中最有名的就是泥塑,塑像大小與真人相似,有的交頭接耳,有的低眉含嫣,形態(tài)栩栩如生,被譽為“東方塑像館”。麥積山石窟雖以泥塑為主,但也有一定數量的石雕和壁畫,雕刻技藝精湛,壁畫古樸典雅,不論是北朝的“秀骨清像”,還是隋唐的“豐滿圓潤”,都刻畫得栩栩如生,溫婉可親,極富生活氣息。洞窟多修成別具一格的“崖閣”,在東崖泥塑大佛頭上15米高處的七佛閣,是我國典型的漢式崖閣建筑,具有很高的價值。近年來,麥積山石窟又相繼開放了香積寺、豆積寺、交龍寺等景點,使景區(qū)的內涵更為豐富。
門票/開放時間
門票:22元
開放時間:6:00-18:00
位置
地址:甘肅省天水市東南約45公里處。
郵編:741000
交通
自駕交通:
從天水北道沿北利公路,經甘泉、峽門、至賈家河約23公里,向南轉向麥積山公路,繼行5公里即達麥積山景區(qū)。從麥積山景區(qū)繼續(xù)向南行30公里達曲溪景區(qū)。由賈河向東繼行8公里即達仙人崖風景區(qū)。從仙人崖沿北利公路,經牧馬灘即達石門景區(qū)約24公里。
市區(qū)交通:在北道區(qū)火車站前每日有專線旅游車發(fā)往麥積山,車費5元,車程約1小時左右,每半小時一趟。
注意事項
由麥積山路崎嶇,需要耐磨鞋、長袖、長褲。有心臟病及高血壓者不能登山。
最佳出游時間
天水市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城區(qū)附近屬溫帶半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1.5℃。最熱天氣是7月份,最高溫度為33.4℃;最冷天氣是1月份。每年9月至11月,是天水市全年最佳旅游季節(jié)。
鄰近景區(qū)
南郭寺
麥積山風景名勝區(qū)是國務院1982年公布的第一批44個國家級重點名勝之一,首批AAAA級旅游區(qū),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qū)示范點。麥積山風景名勝區(qū)地處西秦嶺北支東段,位于歷史文化名城、全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天水市東南部,北鄰渭..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