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深深色噜噜狠狠爱网站,国产精品视频一区国模私拍,国产91av在线,亚洲乱妇亚洲乱妇无码

發(fā)新話題

百塔之城蒙特利爾 熱貼

頭像
藍調(diào)共和  版主   發(fā)表于:2011-11-14 09:43   只看該作者
發(fā)帖 5270    精華:420   注冊時間:2000-12-15    發(fā)短消息        

1樓
該帖被瀏覽  2,061 次,回復 0 次

藍調(diào)共和原創(chuàng)圖文,版權所有。未經(jīng)本人許可,嚴禁轉載及摘編。

美國早期的殖民地和城鎮(zhèn)都是由教徒建立的,加拿大的也不例外,很多老城的宗教色彩相當濃厚,比如蒙特利爾。即使尚未踏上該市的土地,僅僅翻閱地圖,那遍布全城的以saint命名的街道,就足以顯示出這座城市與宗教極深的淵源。置身蒙特利爾,不可能忽視的就是教堂的密度,因此蒙特利爾有個別稱叫做“圣人之城”(the city of Saints)和“百塔之城”( La ville aux cent clochers)。曾經(jīng)來過這里的馬克.吐溫曾風趣地說,要想在蒙特利爾扔一塊磚頭而又不砸中教堂的玻璃,是不可能的事。("This is the first time I was ever in a city where you couldn't throw a brick without breaking a church window.")

常常漫步老城,中午或傍晚的整點前后,四處便傳來悅耳的鐘聲。叮叮當當?shù)貢蒙虾靡魂囎,這間教堂剛停歇,那間教堂的鐘聲又響了。伴隨著不絕于耳的鐘聲,心里感覺非常平靜。那種歷史感,是在休斯敦體驗不到的。


蒙特利爾的主要教派是羅馬天主教,它曾是北美羅馬天主教派的中心。在蒙特利爾的眾多教堂中,最知名、最華麗、參觀人數(shù)最多的莫過于老城的圣母大教堂Notre-Dame Basilica了,建于1829年前后,它是蒙特利爾最著名的地標之一。這是一棟哥特復興式建筑,外表看起來無甚出奇,可一旦走入內(nèi)部,它的裝飾之精美、繁復,風格之妖嬈、華貴,令人驚艷。





無論從宗教藝術、裝飾藝術還是建筑藝術來看,此教堂的細節(jié)均可圈可點。它的設計師是來自紐約的James O’Donnell ,是一名愛爾蘭裔的新教徒?上У氖,教堂尚未完工時,設計者就去世了,被葬在教堂的地下室。






圣母教堂中的管風琴也值得一提,它由超過9000根獨立的音管組成。


來看一張建筑網(wǎng)站
的廣角圖,該網(wǎng)站有幾張教堂廣角圖非常漂亮,建議點擊瀏覽一下。


教堂的雙塔由建筑師John Ostell完成于1843年。右塔有個昵稱叫做La Persévérance (Perseverance) ,里面有個重達11噸的大鐘叫做Jean-Baptiste;左塔的昵稱叫做La Tempérance (Temperance),里面有一排10個鐘琴carillon。


參觀完圣母大教堂已經(jīng)夠神魂顛倒了,與它緊挨著的圣心禮拜堂(Sacre-Coeur Chapel)又能夠繼續(xù)給人帶來一種完全不同的、精神上的愉悅。這個小禮拜堂吶,面積比剛才的圣母教堂小多了,但古色古香的。它全木質的結構、弧度優(yōu)美的樓梯、精致的細節(jié),暗棕的木色和鑲嵌的一抹金邊,典雅樸素的感覺令人沉迷。這間小禮拜堂經(jīng)常用來舉行小規(guī)模的婚禮和葬禮,席林.迪翁的婚禮就是在這里舉行的!



進入小禮拜堂后回身看入口,繞過這個入口隔壁就是圣母大教堂了。


我去時,正好有人在樓上演奏管風琴。


禮拜堂始建于1891年,但1978年冬天曾經(jīng)發(fā)生過一場嚴重的火災,現(xiàn)在看到的模樣都是后來重修的。這些細致的木工,都是按照傳統(tǒng)手藝完成的。教堂重新于1982年開放。








在圣母教堂Notre-Dame Basilica隔壁,還有一間小教堂叫做old seminary,它是蒙特利爾最老的教堂,1684年初建,至今改建過多次。我們?nèi)r,小教堂正在整修,無緣進入,有些遺憾。在圣母教堂附近的圣保羅路上,也就是銀色穹頂?shù)氖袌龈舯谟虚g教堂叫做Notre-Dame-de-Bonsecours,是蒙特利爾最老的教堂之一,建于1771年。它常被稱作水手教堂the Sailors' Church.,因為很多早年很多到達蒙特利爾港的水手們都來此朝圣,感謝圣母保佑他們航海的安全。屋頂上的圣人雕像俯瞰著蒙特利爾港,張開雙臂,歡迎游子歸家。在功能上,這個教堂有點類似中國南方的媽祖廟。


因為是水手教堂,所以步入教堂會發(fā)現(xiàn)不少船的模型和元素。





上面說的是都是在老城區(qū)的教堂,皇家山附近有處教堂也非常知名,叫做圣約瑟大教堂(St.Joseph Oratory)。它是一座意大利文藝復興式的教堂,也是加拿大最大的教堂;以圓頂而著稱,是世界第二大圓頂教堂,僅次于羅馬的圣彼得大教堂。它也是蒙特利爾最高的建筑,玻璃天花的海拔高236米,比皇家山還要高。游人若從正面的樓梯走上去,需要走280個臺階,




教堂內(nèi)部的建筑風格裝飾比較現(xiàn)代,也相當寬敞,可以容下3000人。


在圣約瑟大教堂的停車場旁邊,還有一個小巧的教堂,不知道來歷及名字。





市中心的商業(yè)區(qū)也有很多知名的教堂。比如Square Dorchester廣場旁的瑪麗大教堂Cathedrale Marie Reine du Monde(Mary, Queen of the World Cathedral),始建于1875年,是模仿羅馬的圣•彼得大教堂的作品。雖然只有原作的四分之一大小,但體量已經(jīng)很大了,也建了20年,是魁北克地區(qū)最大的教堂,被列為加拿大國家歷史地。很難拍到全貌,因此我用了網(wǎng)上的一張照片來說明它的模樣,這是俯瞰的背面圖。


內(nèi)部是這樣的,氣派吧?


穹頂?shù)难b飾


這個教堂的標志就是正面屋頂立著的圣徒像,不僅僅有12名哦,而是13名。增加的這一位雕像代表著“the patron saints of the parishes which form the diocese of Montréal”。下為網(wǎng)圖。


在市中心最繁華的凱瑟琳娜Catherine街與大學路交界處,有個Cathedrale Christ Church,它的正面非常漂亮,可惜比較寬,拍不全。這間教堂位于商業(yè)中心,是一座新哥特式風格的教堂,完工于1859年,由英國建筑師Frank Wills設計。



內(nèi)部的模樣


與它相隔一個街區(qū)的,是一座不知名的小教堂Eglise unie saint-James(St. James United Church),我路過時正好里面有午間音樂會,于是就進去了。蒙特利爾的教堂多是羅馬天主教堂,這間卻是新教徒的教堂(一般是英國或德國移民的教堂),因此經(jīng)營慘淡啊。教堂內(nèi)墻多處地方脫皮、掉漆,現(xiàn)狀與老城的圣母教堂對比鮮明。無論世俗還是宗教界,在貧富分化這點沒有太大區(qū)別。音樂會非常簡單,是免費的,但可以自由捐款。我看著教堂這模樣,還是挺不忍心的,身上正好有10加元,就捐出來了。





我們在逛完意大利集市Jean Talon Market時,順著Henry-Julien路往西走了一二個街區(qū),這里都是住宅區(qū)、很安靜也漂亮?吹搅艘婚g教堂,就進去看了看。這個應該是意大利人的教堂,里面的裝飾又與別處不同。



發(fā)新話題
查看積分策略說明

快速回復主題

[完成后可按 Ctrl+Enter 發(fā)布]  預覽帖子  恢復數(shù)據(jù)  清空內(nèi)容

 使用個人簽名
  用戶名: 密碼:    注冊  找回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