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成者是男孩女孩。這個酒吧素以現(xiàn)場演唱出名,每天晚上都有現(xiàn)場樂隊的演出,斯琴格日樂和辛欣成名前都在這里唱過歌,這里還經(jīng)常舉辦各種演藝方面的新聞發(fā)布會。
三里屯北街有三個異類, jazz-ya,就在工行對面的小巷中,是一個好去處,有好吃的,有好聽的,老板是個日本人。
x-cross,就在客家菜旁邊,原先是一個會員俱樂部,現(xiàn)在開放了,兩層,有沙發(fā),有臥榻,有很多老外和很多mm,光線比較暗,有點糜爛。
非話廊,王朔和葉大鷹幾個開的,藏在胡同深處,不大好找,因為王朔的名氣,現(xiàn)在都改叫“王吧”了。艾未未做的設(shè)計,線條簡潔,不拖泥帶水,但椅子坐上去不舒服。二層有閣樓,很適合聊天。
北街酒吧火了之后,總是有各種奇怪的人站在街邊,問:先生,小姐要不要,或者是像打仗似的死扯著你往酒吧里走,或者像地攤上的叫賣,嚇得老外和一些藝術(shù)青年四散奔逃。北街真正成了偽白領(lǐng)和旅游者的領(lǐng)地。
南街的酒吧相對比較簡陋,但風(fēng)格各異。音樂圈的人在南街有很大的勢力,因此,南街酒吧彌漫出一種神秘的藝術(shù)氣息。很奇怪的是,僅僅一路之隔,南街的酒吧物價低了不少,有些地方青島瓶啤賣五元,但客還是沒有北街賣十五塊的酒吧的人多。
明大咖啡、鄉(xiāng)謠、隱蔽的樹、芥末坊都是較早在南街出現(xiàn)的酒吧。明大和鄉(xiāng)謠斜對著,隱蔽的樹和芥末坊斜對著,后兩家在前兩家的南邊。
隱蔽的樹的老板是個比利時人,因酒吧房間里有樹而得名。酒吧賣最純正的比利時啤酒,賣意大利式爐烤比薩,這里是老外在北京的天堂。
芥末坊和音樂有關(guān),這里一度是崔健和一些搖滾樂隊的演出基地,酒吧二層有個大露臺,適合曬肚皮,觀風(fēng)景。
愛爾蘭酒吧是三里屯南街最大的酒吧,桌椅很舊了,但很瓷實。吧臺很大,據(jù)說演出的時候可以到桌子上或者吧臺上跳舞。這里一度是年輕導(dǎo)演們聚會的固定場所。
河吧很小,是野孩子樂隊開的,每周也有幾場演出,顧客隨時可以參與,或者演唱,或者敲鼓,河是快樂的河。
taniwha是新西蘭風(fēng)格的,這個單詞在毛利人的發(fā)音,一種類似于中國龍的動物;星期吧二樓很安靜,有時候放電影。土人吧里切?格瓦拉和科特?科本兩臉相對,不知道什么意思;ㄏ銤M徑把繩子纏在桌腿上,火狐貍有沙壺球。菲酒吧在胡同最南邊,據(jù)說是某個女子樂隊的主唱所開,連去幾趟都是鐵將軍把門。
新開的酒吧里,生于70年代和阿蘇卡都在胡同里,生于70年代的小院子很舒服,有滿墻的爬墻虎。阿蘇卡則滿墻是海報,原版的電影海報,另外還有西班牙酒和臺灣牛肉面,老板是臺灣人,老板娘是佟斐,喜歡古典音樂的人可能知道。
工人體育場:有質(zhì)感的銳舞從地理位置來看,工體和三里屯只隔著一條馬路,但酒吧的風(fēng)格和顧客群明顯不一樣。
我把城市賓館邊上的den和東邊的賽克賽思?xì)w到工體范圍來了,因為它們雖然離南街比較近,但感覺上還是離工體這邊的酒吧近一些。
den是北京較早的迪吧,兩層,一樓相對安靜一些,二樓鬧一些,嬉皮士扎堆,狂熱地舞著。賽克賽思是個大俱樂部,面積很大,有點豪華,里面分了好幾個酒吧,有紅酒廊和爵士吧。
春節(jié)“黃金周”即將到來,還沒想好怎樣度過這難得的假期嗎?就讓我來告訴你09年最流行、最火爆的旅游路線... |
全國鐵路春運方案出臺后,預(yù)計發(fā)送旅客同比增長8%。針對明年春運客流可能嚴(yán)重疊加的可能性,鐵路部門將安排319對臨客列車……... |
|||
從年初到歲末,中國旅游業(yè)經(jīng)歷了前所未有的機(jī)遇與挑戰(zhàn),歷史的輪盤也在祖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刻度... |
我曾經(jīng)以為,長春是個我一輩子都不會去的地方。 如今再回頭,才知道拿這想法去揣度任何一個地方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