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陵享殿遺址的石螭:螭為傳說中龍的九子之一,通常被裝飾在建筑物的臺基和四角上。極好的天氣,下午的光線讓殘損的石螭更有立體感,遠處飄飄的白云似乎與石螭相映成趣。1999年的一天,天氣極好,我請了半天假,趕往明孝陵,拍了這張令我滿意的照片。四年后,明孝陵“申遺”成功當(dāng)天,當(dāng)?shù)貓蠹埳狭⒖炭橇舜烁闭掌?/p>
在2003年以前,在中國四大古都中,惟獨南京沒有世界文化遺產(chǎn),北京有故宮天壇,西安有兵馬傭,洛陽有龍門石窟,南京有什么可以稱的上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呢?原先并沒有人在意,因為南京的風(fēng)格似乎就是藏著的。可隨著近些年來的“世界遺產(chǎn)熱”,作為中國四大古都之一的南京竟沒有一處“世界遺產(chǎn)”,確實讓人遺憾。
其實南京歷史上有很多世界級的建筑,但可惜很多都不存在了,例如有著“中世紀(jì)世界七大奇跡建筑”美譽的大報恩寺塔,曾經(jīng)是中國最華麗的建筑之一,可惜毀于太平天國的內(nèi)訌爭斗中。還有明故宮,是北京故宮的藍本,現(xiàn)在也所剩無幾了。如果這些建筑還存在,絕對都夠的上“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標(biāo)準(zhǔn)。
明孝陵大金門:大金門為明孝陵的總大門,是一座三門券單檐歇山頂式建筑,大金門為后來明清皇陵大紅門的典范。由于600多年來的歷史洗刷,大金門頂部的琉璃瓦全部不存,墻體上的紅漆皮也全部脫落,造成了這么一幅飽經(jīng)滄桑的風(fēng)貌。由于近幾十年來大金門附近種了許多樹,到盛夏時,大金門幾乎被植物包圍,很難拍攝。所以我特意選擇冬季,等樹木都枯了,再來拍大金門。冬日里低矮光線讓墻體的受光均勻,特意減低0.5EV的曝光讓墻體的顏色更鮮艷,天空也被壓暗。
南京似乎總讓人認為是一個偏安一隅的短命王朝之都。六朝、楊吳、南唐、前明,南明,太平天國,包括紛亂的民國,南京總經(jīng)歷著短暫的輝煌,但越是短暫的輝煌卻越是吸引著后來者來占據(jù),把她作為自己的龍盤虎踞之地。明代是南京歷史上的一個最亮點,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了全國統(tǒng)一的政權(quán),朱元璋修建的南京城也堪稱當(dāng)時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都市,盡管后來,明成祖將都城遷往北京,南京仍是明王朝的留都,地位僅次于北京。朱元璋身前為自己修建的陵墓更是一座巨大的城池,當(dāng)年整個孝陵的規(guī)模幾乎是南京城的一半。
|
|
|